致用類書籍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邊看邊對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然后不斷修正、反饋和調整。
兩三年前我做過一份工作:通過活動召集一群人,吸引這群人里的積極分子組成一個團隊,通過練習、培訓之類的方式,讓他們能夠自行開展活動。
在此之前,我在一家國企負責工會工作:做規劃、總結、組織活動、了解員工動態、負責女工婚育保險相關事務……那時候覺得很無聊的事情,現在發現,其實也是在管理團隊,只不過在生產業務更重要的公司里,工作如雞肋,很難有成就感。
現在看來,我工作以來大部分時間所做的事情其實都與社群有關。
看唐興通的《引爆社群——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4C法則》時,多年的工作被串成了線,工作中的得失對錯在系統知識的脈絡中一目了然。
新4C法則要從營銷的方法論說起——
早期營銷看4P:杰羅姆·麥卡錫提出的,指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這個階段是企業能生產什么,怎么把它賣出去。
后來整合營銷的奠基人之一羅伯特·勞特朋又提出了4C理論:即顧客(Consumer)、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溝通(Communication)。與4P理論相比,4C理論以追求客戶滿意為目標。
唐興通的新4C理論是基于現有的新媒體傳播趨勢和需求,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的,指的是:在適合的場景(Context)下,針對特定的社群(Community),通過有傳播力的內容(Content)或話題,利用社群的網絡結構進行人與人連接(Connection)。
即:場景+內容+社群+人與人連接=4C
4P、4C和新4C并不是后者替代前者的關系,而是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不同側重點。4P是基礎,4C是產品基礎上的服務,新4C是當前傳播環境中可取的路徑。
《引爆社群》這本書的優點在于:通過新4C將品牌傳播中的內容傳播和客戶管理做了拆解和整合,通過案例讓新媒體從業者們意識到怎么做、往哪個方向使力才能盡快收到成效,同時輔以詳細的步驟分解,對于新媒體運營和客戶管理,都有很強的借鑒學習功能。
這幾年,我看到身邊的企業一會兒一窩蜂找微博運營,一會兒又找微信運營,接著高薪招聘APP開發人員……企業是否真的需要這些,老大們也說不清楚,只覺得沒有就跟不上潮流。
這是個很尷尬的局面:固步自封死得快,要趕潮流又沒人,況且潮流可能明天就會變。
轉換一下思路。
我們從商業的本質來看,最基礎的商業就是交換。
你給我糧食,我給你衣服;你教我技能,我給你金錢;你讓我認同,我轉發你文章。
在物資極度豐富的今天,在價值交換之前要加入一個環節:如何找到目標客戶并讓客戶認同。
要明白:客戶其實也在尋找你。
三個點:一是產品本身好——不管你的產品是實物、房子,還是小說、培訓。二是找對傳播對象——潛在的消費者/傳播者。三是服務好潛在消費者和已購消費者,促成購買、復購和傳播。
社群建立的目的,最終是銷售轉化。
然而,社群本身也是產品。所以在產品打磨、包裝、傳播、服務方面,都要做足。
根據我的經驗,做社群,一要有個特別棒的協作者,二要有非常棒的內容。
社群既是一個人可以操作的項目,也有著不斷擴展、發展成一個行業的趨勢。
同時,社群是慢的。
這本書,適合各種一線運營人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