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加劇的貧富差距,是資本主義制度內生性的“腫瘤”。
資本日益貪婪的胃口,與財富分配制度的極端信息不對稱,導致經濟危機與暴力革命在資本日益強健的肌體之內成了不斷活躍和壯大的“寄生蟲”。
從凱恩斯到哈耶克,偉大的西方思想家給資本主義制度開出的“藥方”,始終是在規制與自由之間尋找一種艱難而微妙的均衡。
這種均衡,與其說是微積分上的推導,毋寧說是政治陣營內部的共識。
迄今為止,在達成這樣一種政治共識方面,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為整個西方世界,包括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新興經濟體”如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樹立了最佳典范。
但是進入21世紀,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今正在風雨飄搖之際。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采取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改革不可謂不深刻,不可謂不成功。然而他卻在鞏固了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了其內在的“病灶”。?
伯尼.桑德斯早在30多年以前就指出了美國社會制度存在的根本矛盾,要拆掉捆綁在美國身上的“定時炸彈”,第一是要縮小貧富差距,第二是要增加社會保障。要讓資本的膨脹適可而止,要讓底層勞動者看到希望。
而美國制造業的希望,不在于繼續制造工業制成品,而在于制造新的希望、新的理念、新的社群、新新人類。
而從AOC女議員提倡的“綠色新政”中可以看出,這一思想歷經30年已經具有十分廣泛的社會基礎。
總而言之,桑德斯的所有主張,都與“社會主義”相去甚遠。一沒有暴力革命,二沒有工人階級政黨,三不談按勞分配,他完全不是一個社會主義者。
以79歲高齡競選美國總統,桑德斯卻集中代表了美國資本主義制度新的希望,新的力量,新的方向。
如果桑德斯當選,美國資本主義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蔚為壯觀。
如果桑德斯落選,我可以十分肯定,年屆八旬的特朗普總統在輕松連任之后,會立即采取一系列新的改革,大量瘋狂地吸收和借鑒桑德斯的改革主張。
遺憾的是,我們將不能見證一位白發老者為美國社會未來50年鋪就一條康莊大道。
美國社會依然充滿希望,只是對不斷被蠶食的中產階級而言,這希望早已化作了暮光。
而特朗普總統的改革,注定將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已經相當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