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人的眼中寫作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為什么?第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我覺得我寫不好”,完成一篇文章一般人30%的精力花在構思文章和組織語言,剩下的70%更多的是承受寫作給人帶來的心理壓力,對于一些完美主義者來講剩下的可能會有95%有余。
其實在我看來根本不存在怕不怕的問題,而是基本上沒可能寫的好,所以既然寫不好那么就不必因此而焦慮,明白這一點,有利于打消所有寫作的妄念,回歸寫作的本質。
那么怎么去開始呢?
像一個粗人一樣去行動起來。
就像我此時此刻一樣,我花了好長時間去構思這篇文章,卻發現在動筆的那一刻步履維艱,這個說明了一個明顯的道理———知易行難。聰明人是什么?他們是花費很多的腦力去分析和預演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但是在執行的那一刻發現和現實的情況千差萬別,根本無從下手,那么之前窮盡腦力所想出來的辦法都化為了泡沫,對于事情的進展寸步難行。
而有另外一群“粗人”,他們不去“運籌帷幄”、不去“紙上談兵”,而是“提起槍桿就直接上陣”,跨過冗長的思考,直面問題本身,在現實的情況下一步一步的推進這個問題,遇到了障礙,現實的情況在第一時間得到了反饋,然后解決問題,進而進入下一步,就是這樣看似魯莽武斷的方法,有時候對問題的解決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寫作也一樣,提筆就寫,錯了就改,不去過多的深思熟慮,所有有關于寫作的缺點和毛病,會在“多次的重復”中迎刃而解。
寫作會給人帶來創造的愉悅感。
有句話叫做:人類的快感來源于創造或者毀滅。
現代人的寫照是,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負擔重重,在一種超負荷的運行下,人們會產生一種虛無感和焦慮感,他們的自我評價很低,價值感很差勁,負面的情緒會將人帶入深淵從而不能自拔。
但寫作可以改變這一切,我們在寫的過程中直接把我們和外部的現實進行切割,思維的野馬好像奔馳在一片遼闊的草原,從而放飛了心靈,這一刻你的身體和心靈是真正屬于你自己的,而不是奴役于外部現實的生活困境,每當自己完成一次寫作后內心獲得了更多的平靜以及創作所帶來的喜悅感。
寫作帶來沖刷時間的實在感。
這個時代不知道為什么,人們對“成功”有極盡病態的渴望,他們為了“成功”像一臺機器一樣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從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變成了一個對眼前的人和周邊的事漠不關心的人,失去了情緒扼殺了情感,仔細想想,難道不是嗎?
我想說,寫作會讓自己恢復到“錨定時刻”能夠重新找到那個氣定神閑的自己。
佛教常說:主人翁何在? 西方文化也有同樣的說法:我是誰?我是我的觀察者。我想說的是在這個快節奏推進的社會里,人們會因為重重的壓力壓的自己喘不過氣,身體的“我”已經被社會所奴役,這個時候那個真正的“本我”一點要保持時刻的清醒去觀察自己,這一刻我是生氣的?我是失望的?我是嫉妒的?我是仇恨的?只有這樣才能將身體的“我”從情緒中抽離出來,重新回到積極的思想和情緒中來,這個時候的狀態,就叫做“錨定時刻”。
而寫作就是找到這種狀態的途徑之一:
1、你在寫的過程中你會發覺你在自我挖掘內心深處的東西,你在理性冷靜的觀察自己,內心的人焦慮逐漸退去。
2、時間在一秒一秒的流逝,你會體會時間的厚重感和實在感,真實的體會和享受當下的這一刻生活,而不是開啟腦中的“自動駕駛”覺得這一切我都知道,這一切都沒有什么意思,相反地,寫作會讓你對生活的好奇心得到增強。
最后,如果你的腦海里有很多解不開的問題,想不開的事情,只要你持續去寫作,它一定會告訴你最后的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