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瑜伽私教,實踐解脫的柔性溝通之道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如果說卓有成效有唯一秘訣的話,那就是聚焦。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瑜伽私教:卓有成效的瑜伽訓練,秘訣也在于聚焦。老師聚焦于一個人,一次做好一件事,專注地進行每一次練習。

母子關系中,最動人的一個畫面是,尚蹣跚學步的孩子在玩耍——玩耍即探索世界,他很專注,但他不斷地回頭看,要確定媽媽在不在,有時還要與媽媽分享。媽媽在,他就能專注;媽媽不在,他會恐慌,乃至大哭,專注也就不可能了。

所以,專注與愛是在一起的。媽媽凝視過你,你即能凝視萬物

——《和另一個自己談談心》

許多人練習瑜伽,學很多體式,卻只關注達到像老師那樣體式的標準,或者如何做一個“完美”的體位造型;而且學的內容沒有理論支撐,只知道自己練習的是某一類派別的序列,并不懂得瑜伽派別之間有基礎邏輯的聯系與差別。

我的私教老師不以這些為目的。她教我瑜伽是要我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就好比拿一個鏡子放在我面前,讓我看清自己內設的一些習慣和趨勢(習性), 這樣我就有可能面對和超越它們;這樣才能引導我的能力去向一個更高的目的,一個比恐懼更高的方向......教育就是對人的看見

訂課前與私教老師溝通訓練目標

現代商業社會生活容易造就人向外抓取,導致性格強硬,不易滿足的生命狀態,既傷人又傷己。在哈他瑜伽拜日A和拜日B序列的訓練中,身體拉伸扭轉難以舒展帶來的疼痛,是我多年來性格強硬和因不滿足而向外抓取產生的超負荷承擔,使肩頸病得很嚴重。長年飽受折磨的嚴重頸椎病引發我肩、背、頭、手臂酸麻,開始對日常工作使用電腦有畏懼心。

前二十節課,結合哈他和阿斯湯加基礎體式,重點針對嚴重頸椎病做肩頸理療訓練。經常練得嗞牙咧嘴胸口發緊,只在開始體式練習前老師引導的呼吸中有點舒服感,其它時間都是感受僵硬身體在各種體式中的疼痛折磨。這就是私教的好處:針對每個人身體需要改善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訓練。這些課程改變了我一直誤解瑜伽就只是身體的拉伸掰彎和凹造型,身體的療愈使能量健康地流動起來,再加上完成老師布置的每天打卡任務,兩個多月后可以面對電腦開展工作了。

當然,如同最具體的生活那樣,盡力完成瑜伽體式中身體的酸麻脹痛,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生活的強度。控制、覺知、內在專注,能喚醒了最原始的本能,也正如伸展著身體般地,延展著個人的直覺和想象力;并將心靈中一些遺忘的事務喚醒回來,喚醒直覺的智慧和敏銳度。

每一個你,值得擁有更好的自己

三十節課后,學習內觀流,在柔和中展現堅韌與力量——正是我需要的。

欲望城市中的女性,忙于關注外界的認可與成就,活得像個斗士,水泥般堅固不好溝通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渴望無條件關愛的心——“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我們背負的未處理的情緒能量、恐懼、受限的認知模式,我們情緒、思維中未成熟的那一部分。并不是真的有一個小孩,而是在我們心里那個受傷的未成熟的部分仍然還停留在童年,即便外表看上去是一個成人。

內觀流把瑜伽、音樂、心理療愈完美的結合起來,讓呼吸帶動著情緒在體式中流淌,使身體從麻木的知覺中逐步蘇醒,從覺知到敏感,整體性感知到生命質量的提升,幸福指數的增加。在拜日序列和阿斯湯加的基礎之上,深化療愈,更向內走一步,顯現不同的韻律。

這些韻律分別是:

流動的(Flowing):如水般流暢,母性陰柔的;

斷奏的(Staccato):如火般灼熱的,父性陽剛的,在控制的情況下,把力量展現出來;

有序的(order ):是為前二者的綜合體,在內觀的節制和專注中,讓力量行云流水般柔韌。

振奮的(Lyrical):釋放混亂,進入空和輕的境界;

安靜的(Stillness):寧靜祥和,無邊的宇宙。

更好,是把堅持變成喜歡

我們的身體不會說話,動作表達出每個人的真實狀態,療愈唯有通過身體才真正有效。

內觀流可以切身感受到內在小孩的情緒能量是如何鎖在身體里,以及自我發展出來的防御模式是如何的影響自己。最重要的是,進一步了解這種充滿創造力的方式,學習運用它擴展身體的內在空間,通過恢復與身體的鏈接,重拾能量,擴展身體與心靈的面向。

習練悅瑜伽私教課四十節之后,我發現之前燥郁浮淺的自己擁有了一種全新的深沉的自由,這種自在的感受輕松真實得令人難以置信,年初以來一直想要清理情緒垃圾的愿望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達成了。而我,只是把瑜伽墊上的呼吸和體式延展到了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就已經自然呈現出平心靜氣、安穩篤定的狀態,那是一種靜謐的力量。

更好,是從復雜歸于簡單

瑜伽就是創造身體的空間,打開身體,打開心,正如那句經典的體式引導詞:胸腔打開,挺直脊柱。工作中以往覺得委屈的人事關系,現在能在瞬間覺知中放過自己的負面情緒,能即刻學會放下。神經系統提示我:不需要時刻總是那么賣力,總要付出那么多,做那么多事才能證明自己。覺知自己是完整的,滿足于自己是誰,而不是那個從未達成的理想中的人——那一刻,體驗到存在即價值。這份完整感:就是自由。

當我習得了呼吸中的專注,證實了真正讓人心之所在、心之所安的庇護所,只有在自己的內在能被找到,而不能借助任何外在渠道,我沒有任何擔心,對當下的狀態完全滿足。

專注于享受吸氣、呼氣,以及一呼一吸之間那一剎那的懸息狀態。“自”與“心”構成息,意為停留以觀自心,凝息剎那,由某個精微的縫隙帶入本性自在的深層寂靜中。

呼吸將人引領出一種積極變革性的覺知力,讓我們每個當下都有一種隨時隨地獲取的體驗,那是一種真正的自我選擇,并非體式或冥想本身,而是把瑜伽墊上的練習狀態延續到生活中的一種境地。紛亂的心已停止了,停止辨別恐懼與焦慮,而真正安定地進入當下,進入內在的靜謐,并且那時候我已經離開瑜伽墊,而在有強度的忙碌生活和工作壓力中,再次與這個靜定遭遇,那一刻,才是真正心靈家園的庇護所——自我解脫。

譬如在一個忙碌的周五結束后,周六一早本不愿按計劃上課,堅持訓練完一節課回家,午睡一個多小時后醒來大腦一片空白,不知白天黑夜,不知身置何處,也不知自己是誰,一片白茫茫真是干凈。

那種頭腦意識思維歸零的感覺,真爽!

——正如《紅樓夢》十二支曲最后一首《收尾·飛鳥各投林》所言:“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又比如某一天,忽然在呼吸中感覺到自己的心懸著,沒著沒落,才發覺長久以來是在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呀。

心安住,世界才能安好。

附帶的療愈還包括:月經提前量多的癥狀也改善了,從提前十多天到提前兩三天,量也趨于了正常。

心一旦柔軟,世界也就柔軟了

綜上,經由瑜伽私教四十節課, 我體驗到實現自我解脫的柔性溝通之道,共有以下三點收獲:

第一個收獲——身材肉眼可見的緊致、年輕三四歲、容光煥發。

第二個收獲——頭腦里紛雜的噪音停止了,停止了頭腦中對外界的評判指責挑剔,只有對一切存在的全然允許和接納。按照老師說法:以前我思想臃腫,身材臃腫,現在整個人都輕盈了。

第三個收獲——力量內收,外在呈現柔和,并沒有像課前擔心那樣變成一個柔軟的胖子,而是既有力也有柔。

~~~

本質上,這是從“有→無”,又從“無→有”的一個過程:

瑜伽八支里有一個重要體系叫“制感”,可以簡單理解為控制外在的感官。互聯網時代信息資訊爆炸,幾小時內一個消息就能傳遍地球,人類知道得太多做得太少。頭腦意識過多,就是“有”的狀態,容易引發現代人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的心情,所以有心理學家說二十一世紀是精神類疾病大爆發的時代。

經由瑜伽墊上的呼吸引領達成清空頭腦,專注于呼吸,這就是“無”的作用。再經由呼吸專注來感知瑜伽訓練有素中的身體、感知心,這又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然后,把瑜伽墊上的體驗延展到生活中。

在空有之間,所有的一切都在身體和心之外,身體與心靈都是工具,最終,我們還是要出離這具身體的。

當然,最后這段話太大言不慚,畢竟現在我還沒有完全清空頭腦中對頭朝下腳朝天的恐懼,不能呈現出一個像老師微信頭像那樣的倒立體式。

習性,并不容易改變,這條道路,雖漫長也樂在其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