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看過筱田正浩導演的《寫樂的感官世界》,就是一幅舞風回廊,氣息慘淡的浮世繪。
浮世繪的怪杰東洲齋寫樂,在畫壇神秘地出現,又神秘地消失,僅11個月,留下百幅作品,卻是日本歷史上梵高般的巨匠。無人知道他的樣貌,生平也無從稽考,但電影總要拍下去,筱田正浩的寫樂是個能劇中的丑角,跛腳,但善翻跟斗,被女班主喚作“筋斗兒”……
這個構想應該來自中國唐代陸羽的身世,只是一個用火與茶,一個用色與筆,映照各自的舊日繁華。
茶是一個奢華世界的轉向,依舊奢侈、繁復,卻發出平淡的暈光,這是最有中國特點的生活藝術。這藝術的創造者就是茶圣陸羽,他在《茶經》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對煮茶過程充滿詩意和敬意的描述:茶爐必須雕滿花紋和詩句;碾茶必須用橙樹制成的木杵;濾茶必須用翠鳥的羽毛和銀絲裝飾的絲綢……而貢茶的采收一定要在晨霧中進行,采茶者被描繪為處女,禁止食用蔥蒜等有強烈氣味的食物,帶著只露出指尖的手套,甚至攜帶金剪刀,來剪下嫩芽……
陸羽對茶葉的描述,有神秘主義傾向,就像他在某一天便神秘地出現在世上。那是唐開元二十三年,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在湖邊陸地拾得一個棄嬰,恰見水上有大雁騰飛,拈姓為“陸”,取名為“羽”,字“鴻漸”。
陸羽打懂事起就出家為僧了,但面上有疤,天生口吃,又被別人叫做“季疵”。
陸羽12歲,覺得寺中日月難度,乘人不備,跟一個戲班子去流浪了。因其相貌丑陋,卻通文辭,演丑角極為成功,后來還編寫了三卷《謔談》,應是歷史上較早的段子。
竟陵太守李齊物看到了少年陸羽的表演,嘆為奇才,帶出戲班送他去當時的名教授鄒夫子那里深造。青年時的陸羽漸漸文動一方,卻行蹤怪癖,常獨行野中,采茶覓泉,杖擊林木,手弄流水,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被世人譽為狂生。
陸羽愛水,說: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十分茶,七分水,只得七分茶湯,如果七分茶,十分水,可得十分茶湯。御史大夫李季卿巡視江南,召請陸羽表演茶道。問:“此處煮茶,以何處之水為佳?”陸羽說:“此處乃揚子江南零段,取江心之水。”李季卿當即命軍士前往江心取水。待水歸,陸羽舀出一勺嘗了嘗,說:“此乃江邊之水!”軍士大驚謝罪,原來在江心取的水靠岸時,不小心溢出半桶。軍士就近將江邊的水舀起湊滿一桶,不想一下便被識破。
收養陸羽的智積禪師,晚年被皇帝接到宮中供養,每奉茶時只喝一口,便放到一邊?;实蹎査?,他說以前喝慣了小徒陸羽煮的茶,后來陸羽出游,索性不喝茶了。皇帝好奇,便招云游的陸羽來宮中煮茶一嘗,并偷偷給智積禪師送去一盞。智積禪師還是一口,卻問:是鴻漸來了嗎?
陸羽還愛茶上的泡沫,“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輕細者曰花,花,如棗花漂漂然于環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鱗然……”說泡沫像棗花,像青萍,又像綠錢一樣的青草,又像菊花落在杯子里……泡沫的美稍縱即逝,一個面目猙獰,甚至有點暴烈的人,發現和打造如此脆弱的美,就像寫樂筆下的歌伎,艷名如熾,又苦寒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