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標題借用了醒目亮眼的馬云大大及馬云大大的話,那么接下來再引用一段馬云第一次給雅虎員工演講的內容:
世界上很多非常聰明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無法成功,原因在于他們從小就受到了錯誤的教育,養成了勤勞的惡習。相信很多人都記得愛迪生一句“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的話,并且被這句話誤導了一生。勤勤懇懇地奮斗,最終卻碌碌無為。其實愛迪生是懶得想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才編了這句話來誤導我們。
很多人認為我在胡說八道,好,讓我用100個例子來證實你們的錯誤吧!事實勝于雄辯。
于是馬云大大真真列舉了N多讓你難以反駁的例子來證實他的演講主題:世界是由懶人創造的!這里我就不多說了,要看原文的可以去搜一下,確實比較精彩,網上搜這樣的例子也是一搜一大把。然后總結一下馬云大大的例子就是:是懶人自己創造了讓自己懶的產品。其實還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明“世界是由懶人創造的”,就是人性,人本身就是很懶的,而且大多數人都是很懶的,正是由于這個特點,才給很多富有商業頭腦的勤奮的大牛們創造幫你懶的工具,這樣他們賺到了錢,也讓你懶得更舒服。
關于我對標題中“懶”字的認識,概括一下就是:
懶是一種追求,對美好體驗的追求
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種深入淺出,要么是你自己,要么是別人
第一句話解釋了為什么人會產生懶惰情緒,因為事情做起來太復雜了、太困難了、太難受了三太,而且還費時間、費精力、費金錢三費,就算最后做成了,這樣的經歷達到的效果很可能是不滿足要求的,沒有質量,結果本身體驗也不好,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我不會再去做了!人之常情啊,因為除了人之初性本善以外,還有人之初性本懶,這是本性,誰也不想再經歷一次痛苦,趨利避害也是人性。所以其實本質不是因為懶,而且你的東西太復雜,給人不好的印象、痛苦的體驗,如果你的東西操作簡單,而且安全可靠,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和體驗,懶性是不會出現的。
第二句話解釋了你只看到了眼前的懶,而并未看到背后的勤。就像很多文章寫公眾只看到了明星在臺上的光彩,卻未看見臺后的心酸拼搏,道理是一樣的,懶也是要有資本的。這里又想到范爺的一句話:我經得起多大的詆毀,我就經得起多大的贊美。你的資本就是萬千遍的嘗試,可能只是最后一次的成功;N年的摸索,不斷試錯不斷調整不斷突破;一直以來堅持不懈的學習,還有一顆堅定、耐得住寂寞的心,才會得出最后那種最簡單、最有效率而且保證質量、體驗度高的方法/產品。
我想再結合我的工作說說。作為一個需求分析,考慮的最多的就是怎樣把客戶的需求轉化在功能上,能夠簡單、方便、高效且有良好體驗的操作。逐漸你會發現,實現同一個功能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直接,有的曲折,有的簡單,有的復雜。如果要使用戶操作簡單、操作體驗好,那么在設計上和后端開發上所花的力氣就高,這兩者是成反比的,用戶操作越簡單,用戶操作體驗越好,用起來能夠真正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這背后所花的心血越多。雖然我不是果粉,但是喬布斯一直都是我偶像,蘋果手機未出世前誰能想到用自己的手指滑動屏幕就能操作手機呢,這背后深度思考的心血有誰能夠體會,無數腦細胞的死亡才造就了這樣一款充滿魔力的產品。
還記得我第一坐飛機時的感受,很激動,很興奮,很感動,真的是深切體會到科技的力量,把人從地上帶到了天上,讓距離不再是距離。然而我們需要理解的是在科技帶給我們越來越懶的體驗的背后,一直都存在著無數勤奮的人兒。
所以你越懶,你就越勤奮或者是除你之外的其他人的勤奮或者你就要越勤奮,包括勤動手和勤動腦,缺一不可。其實我也懶,雖然我并沒有創造什么偉大的產品來改變世界,但是我在用我的懶改變自己的生活,比如:
我懶得想標題,我就根據自己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在腦中隱約記得“偉大的產品都是由懶人創造的”這句話去百度,然后竟然搜出來了馬云大大英雄所見略同的精彩演講,然后就引用了這個言簡意賅的力量型標題作為我的標題;
我懶得后悔,所有做每件事前我都會仔細思考,想到這件事能夠帶給我的最好和最壞的結果,如果我能接受最壞的結果,那么這件事就注定要去做了;
我懶得生病,所以我很注意鍛煉身體,希望到了60歲都能夠自力更生,能夠自己穿衣、自己煮飯、自己吃飯、自己出去溜達;
我懶得一輩子都打工,所以我現在在學習投資理財,希望早點實現財務自由,然后去環游全世界,哈哈,我的深度夢想;
此處省略一萬字,大家可以結合自身情況看看未被自己發現過的懶。
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程度的發明家,只是因為你還沒有把這種“懶”做到極致,做得徹底,如果懶,請做到懶癌晚期。
最后再飲用一段馬云在那次演講最后做總的話,一引到底,確實經典,因為我懶,哈哈:
懶不是傻懶,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懶的方法。要懶出風格,懶出境界。像我從小就懶,連肉都懶得長,這就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