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會動畫片就睡覺。”
“等一下,我還沒玩好呢”……
孩子們睡覺前的借口總是多種多樣的,他們不愿意放棄美好的游戲時間,一定要玩盡興了才肯睡。加之有的家長由于工作忙,只有晚上才得空陪孩子,若將親子時光拖得太晚,就可能在無意間“培養”出“夜貓娃”哦~
除了“玩”,還有其他的原因會導致孩子晚睡,如白天睡得太多、睡前太興奮、臨睡前吃太飽等。想讓孩子徹底擺脫晚睡的不良習慣,尋找孩子晚睡的原因,家長們可以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并采取有效的方式以幫助其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證實,睡得晚或睡覺時間不規律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降低其反應、閱讀和算術等能力。
那么晚睡到底還有哪些危害?寶寶們需要的睡眠時間到底是多少?我們用科學來說話吧!
孩子究竟要睡多少時間
我們看下面這張表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決于父母基因,30%取決于后天。在這30%的外在因素中,睡眠對身高的影響排名第一,超出運動和飲食,因為在睡眠中會分泌出生長激素。
孩子到底幾點睡才好呢?
我們再來看一張圖
兩個時間段對長高至關重要!
一個是晚9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特別是晚上10點前后,生長激素的分泌量達到最高,可以達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6點前后的一兩個小時,生長激素也有一個分泌小高峰。
不過并不是一到晚上9點,生長激素就開始按時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須有個前提:只有在你深度睡眠時才會發生。如果你還沒上床,或者已經上床但還沒睡著,又或者已經睡著但還沒進入深睡眠狀態,那么它的分泌量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睡得越遲,分泌的生長激素就越少,對孩子的身高越不利。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時至1小時,才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所以生長發育專家的建議是:要孩子長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遲不要超過晚9:30,并在早上7點以后再起床。
不做“夜貓娃”松子媽媽有辦法
一、因娃而異,制定作息時間表
作息時間表需大致涵蓋孩子一天的飲食、睡眠、游戲、學習時間等,并結合他的年齡階段、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和環境等因素進行制定,必要時定期調整一次。
例如,孩子經常在7:30、12:00、18:00肚子餓,那么將這幾個時間定為三餐時間會比較合適。對于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白天的作息時間最好與幼兒園的接近。
晚上22:00-2:00是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時期,因此孩子應該在21:30前入睡,以利于身高正常增長。
二、白天多運動,避免睡太久
如果孩子白天睡得太久,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就會失去困意,延后就寢時間,而這樣又會導致第二天晚起,早餐延后……造成惡性循環。
一般學齡前兒童白天睡1-2個小時即可。當家長感到孩子睡得太多之時,可以采用大聲說話、打開玩具的音樂等適當的方法喚醒他。
白天也要讓孩子保持足量的運動。精力消耗后,他在晚上自然會容易困乏,易于入睡。
三.睡前常規不可少
準備睡覺時,家長們首先需要關閉電視等電子產品。電子屏幕的光線不單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傷害,也會減弱他的睡意。
還可以將燈光調暗,或者講一兩則小故事、播放舒緩的音樂等,營造舒適的氛圍讓孩子緩和心情,順利入睡。
四、健康飲食,睡前不過饑過飽
若是孩子有睡前喝牛奶、吃東西的習慣,家長則需要控制食物攝入量。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吃過東西后,務必讓他休息一段時間后再去睡覺,這樣不僅有利于睡眠,更可以避免食物倒流引發的窒息危險。
五、多一點耐心,循序漸進
剛開始調整作息時間的時候,家長們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逐步適應。例如,原本孩子要23:00才入睡,先嘗試提早到22:30,再慢慢往前移,切不可操之過急。
按照作息時間表執行后,孩子若表現得精神好、吃飯香、情緒穩定,說明這個作息時間確實是適合他的。
六、全家共同遵守作息規則
孩子們的自控能力比較弱,容易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作息時間表一旦制定之后,所有家庭成員每天的日常生活安排,比如上班、晚飯、做家務等,也要以孩子的作息時間為基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良好作息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們需要多一點耐心,堅持不懈,才能收獲孩子“健康成長”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