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前深線的中段及內臟按摩手法
我們無法通過徒手操作直接觸摸到從橫膈腳到胸腔入口的前深線胸內組織。但是這些部位可以間接觸摸到,通過上方的斜角肌及頸部筋膜,通過下方的腹膜、胸腔下緣或腰大肌進行處理。
內臟功能失常時,有的可以完美代償,有的不能,因人而異。如膀胱按摩、子宮按摩、卵巢按摩。
可以用內臟按摩手法來處理這些組織。內臟按摩首先要了解內臟(直接或間接直接與外界相通的臟器)的位置。內臟手法鼻祖之一:法國整骨醫生Jean-Pierre Barral。
討論3——前深線的上端頂點及外中內胚層的關系
1、前深線最上端是一個令人著迷的、生理學上的交叉路口。
2、這些臨近中央的結構源自胚層期的外胚層、中胚層及內胚層。位于蝶鞍的下丘腦——垂體軸是一個“循環身體”及“神經身體”的中心“結合箱”,主要來自外胚層,這個被稱為“主導腺體”的組織在顱底動脈環的下方,由心臟泵出的新鮮血液供給營養,并分泌富含活力的激素來調節基礎運動。
3、在蝶鞍后下方的蝶骨枕骨底部的軟骨連接是顱——骶節律的中心支點,它是纖維身體的中心,即中胚層身體,包括膠原網及所有產生體液搏動的血管脈沖。
4、位于這個部位的后下方的是咽喉部的頂端,內配管的中心和原始咽喉,此處是咽縫連接枕骨基底的部位。人類是唯一的消化道走形方向與運動方向不一致的動物。
5、在臉部,進食會受視覺影響,且消化道被懸吊在顱骨底部的中心點,而其他動物幾乎沒有視線和運動方向與脊柱和消化道的方向完全分離的情況。這至少可能是我們和其他動物在生理及心理上不同的一個原因。
6、因此蝶鞍部可以通過神經調節、顱骶醫學或筋膜鏈來完成調控功能。
7、現代犯罪學之父:提出天生犯罪人,根據體型的胚胎分型
內胚層:此類人消化器官發育非常好,體型豐滿,喜歡安逸舒適,與人容易交流,容易與人相處,屬于內臟強健型;
中胚層:此類人肌肉發達,對疼痛的反應非常遲鈍,同時具有侵犯性,往往在交流中粗魯無禮,這種人也稱為體力旺盛型;此種類型的人更容易犯罪。體型適合實施各種犯罪技能。健壯的人的威脅大于胖子的威脅大于瘦子的威脅。
外胚層:此類人神經系統較為發達,身體瘦弱。
心理學研究只有神經系統較為發達的人才容易將犯罪行為與滿足感聯系起來。
前深線小結
前深線是維持人體架構唯一的線條。如何分析,如何處理?后續案例分析中具體涉及。
訓練中的解剖列車
我們已經在前面介紹了12條肌筋膜經線。
運動訓練主要出現在以下3個社會領域:
1)兒童、青少年和學校體育教育;
2)廣義的康復領域:也就是把不良轉為正常的任何方法;
3)運動表現的提升:體育運動和田徑競技方面;藝術表現方面。
其中第二條最好做,第一條不好做。
解決疼痛是治療的開始,功能性修復的目的是首先解除疼痛,讓他恢復之前的狀態,更高級的目的是超越之前的狀態。
由于普遍缺乏關于運動的教育,以上每個領域對延長運動壽命都有迫切的需求。我們普遍忽視了身體的正確使用(避免過度使用和棄用)、動作整合(運動中動用鏈條而不是單塊肌肉)和姿態的問題。而在現有的制度下,稍加改變就會作用巨大。
現行教育體系的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視覺與聽覺的學習上,幾乎沒有資格留給“動覺能力”的培養。
太多的從業者盲目依賴口口相傳的師承經驗,或重視高于臨床經驗的循證醫學。不同的專家會用同一個詞語來描述不同的事件,或者用不同的詞語來描述相同的事件。因此,在運動治療專業建立“統一的平臺”是非常重要的。
筋膜健康
人體的結締組織網絡是與生俱存的,人們不可避免地訓練它、伸展它、促進它的修復筋膜還會為肌肉在骨骼和關節上的工作提供附著基礎。
筋膜是一個整體系統。
假如在關注營養支持、神經協調、肌肉力量與平衡之外,能夠有意識地關注筋膜的特性和反應的話,人們的生活質量會更好。
適當的負荷會重組筋膜的結構
在組織的健康范圍內,適當的、有規律的負荷會導致筋膜內網格模式的構建。缺乏規律鍛煉則會導致筋膜內螺旋網格產生不規則的結構。還會降低筋膜內分子的“卷曲度”,這個“卷曲度”不但會給組織提供初始彈性,還幫助高爾基腱器官感知組織內的負荷。不活動使卷曲度降低,對負荷的感知不在精準。
久坐不動的人除了要面對肌力不足之外,還要面對肌筋膜的另外兩個挑戰:重構筋膜內螺旋網格模式和重建筋膜內分子卷曲度。
與肌肉重建相比這兩個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筋膜中的血液供應比肌肉少的多。膠質轉變為筋膜的時間也要比蛋白質轉變為肌肉的時間長的多。
人體四大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上皮組織。
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姿勢管理的重要性。
多角度地訓練長運動鏈能更全面地訓練筋膜系統
單塊肌肉的孤立訓練會讓該肌肉變得發達,而在身體功能運動中必須的筋膜組織功能卻得不到發展。
例如:坐姿下踝負重伸膝可以訓練股四頭肌,卻不能夠使對側骶髂關節的韌帶和梨狀肌得到必要的強化,還可能會導致骨盆功能紊亂和疼痛。
骨盆穩定術中先對骨盆的穩定進行訓練,然后再訓練骨盆的懸吊系統。順序不對,可能導致骨盆的各種問題。熟知理論,技術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