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看見網絡電視里《破局》上線,打開不到兩分鐘,發現情節和幾年前韓國的《走到盡頭》一模一樣,搜過之后才知道根本就是翻拍。
? ? 也許是對原版印象頗深,在看過《破局》之后,總有一種不過癮的感覺,于是干脆找出原版又看了一遍。
01
《走到盡頭》是原汁原味的韓式電影,開篇即將主角——道貌岸然的警察高建洙置于尖銳的矛盾之中:母親病逝,奔喪途中意外撞死路人,同時涉嫌受賄被檢察官調查。
許多韓國警匪片、懸疑片的套路都如此,一開始就把各種交織在一起的問題作為噱頭擺出來,好處是能夠快速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對主角后期行動產生足夠高的期待值。壞處也有,就是開篇如此緊張刺激,如果后續情節稍顯拖沓匱乏,或者結局沒有亮點,就很容易讓觀眾吐槽導演是個大騙子、電影虎頭蛇尾等等。
好在《走到盡頭》的情節設置相對合理,時間把控也較為嚴格,故事的主干部分從出車禍開始到兩人在房間內的生死打斗,都發生在短短一兩天內,以男主角“按下葫蘆浮起瓢”,劇情發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為索引,全篇看下來,雖然稱不上全程無尿點,也并未讓人有大失所望的感覺,相反,還稍有些小驚艷。
《破局》沿用原版情節線索,可以說沒有改動,連節奏的把握上也基本類似,故事銜接也都在原版框架之內,可以說沒什么破綻和漏洞,但也因為拘束太多而顯得畏首畏尾。
不過兩者在表達層次和導演的一些想法上,仍舊有一定區別。
以下面的情節為例,《走到盡頭》中,高建洙并沒有追到打匿名電話的反派,而是樸昌民自己換好衣服,直接來到了高建洙面前;而《破局》中,高見翔鍥而不舍的追到了警察局,從同事口中知道了陳昌民也是警察。
《走到盡頭》中,高建洙受傷,驚嚇,摔倒,這樣的鏡頭幾乎隨處可見,尤其是在炸了樸昌民的車后,高建洙先逃跑,反應過來才跌跌撞撞的拿著槍去查看。相比起來,郭富城飾演的高見翔就冷靜得多,車子爆炸之后,他迅速舉槍防止陳昌民從水里出來,眼神堅定中甚至透出狠辣。
顯而易見,韓版高建洙是個小人物,從頭到尾被命運裹挾,每一個決定都是逼不得已為之,連耍小聰明都透著命運無力感。而高見翔卻更加主動、更具攻擊性,而且一路在成長,甚至到最后有種變被動為主動的錯覺。
看《走到盡頭》的時候,讓人覺得人生實在是又苦澀又無奈,而看《破局》卻讓人覺得人生處處有意外,不過倒也不乏一些驚喜。
我個人傾向于這種改動是導演有意為之吧,畢竟相比較韓國電影一貫陰郁黑暗的風格,我國電影的大氛圍還是積極向上的。至于哪種感覺更好,見仁見智,此處我更鐘愛原版。
02
實際上,《破局》背景是被設置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而非我國上海香港這樣的地方。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原因,男主角并不是一個偉光正的角色,一開始就卷入貪污受賄調查不說,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手段也不算光彩,不過這也就導致了《破局》中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水土不服。
原本《走到盡頭》的著力點是善與惡的較量,正與邪的較量,而無處不滲透著好即是壞、壞亦包含好的哲思,并不純粹,但卻能給人留思考的空間。無奈,《破局》不能離開體制討論問題,只好把最大的力氣用在人與人之間的較量上,讓電影的深意大打折扣,有種“丟了西瓜撿芝麻”的挫敗感。
除了絕對主演郭富城天王之外,里面有頭有臉的演員多來自內地,表演方式以及臺詞表達也來自內地,因為無論迪卡分局看起來多么高端時髦,內核還是和我們當地派出所無異。
一句“郭隊”實在出戲,根據馬來西亞的警察分級制度,稱呼“長官”應該更加貼切。不過要讓操著一口京片子的演員喊“阿sir”也許就更出戲了。這里完全不是diss演員們的演技,相反,有些配角實在演的很出彩,例如這個帶手串的動作就讓人著實印象深刻。
因為水土不服導致《破局》產生的不倫不類感,鍋應該全由導演來背。既然是翻拍,全部照搬照抄未必就好,本土化的改動反而會給片子增光添彩。比如蘇有朋導演的《嫌疑人x的獻身》,雖然片子談不上多好,但里面一些本土化的情節還是帶來了很多意外的驚喜甚至萌點。
03
韓版男主高建洙的身上,有一種讓人無可奈何的小人物氣質,所以李善均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是收大放小,一貫戰戰兢兢,一貫謹小慎微,偶爾展現出的幽默和夸張立刻就能讓觀眾會心一笑。同時,李善均在表演上讓自己的肢體語言更偏于生活化,尤其是一些細節,展現得十分的松弛十分的平常,將高建洙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塑造得十分真實。
而剛開始看的《破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同樣的感覺,有影帝加持的郭富城演實在浮夸,尤其有帥氣造型和氣場的加持,讓人看了說不出的別扭。這種別扭的感受一直持續到另一個影帝王千源出場,觀眾才發現郭富城并不算浮夸,因為王千源把反派陳昌民演得更加浮夸,活脫脫一個二次元壞蛋。
不要著急吐槽兩位影帝浪費了演技,只有看完整部電影,也許才能暗戳戳理解導演的用意。其實《破局》追求的并非真實的生活質感,導員追求的是刺激和戲謔,是大起大落的不真實感,這也就需要演員符號化,甚至臉譜化。
看兩版男主的人設就可以分析出來,高建洙無論生活還是事業都差強人意,單親父親,低級警員,住著簡陋的房子,沒錢沒地位,甚至連女兒都由妹妹來照顧,活脫脫一個loser;而高見翔卻完全不同,他家庭完整,妻子賢惠孩子可愛,住在寬敞舒適的大房子里,事業也看起來小有所成,完全人生贏家的樣子。
進一步理解一下,原版導演想表達的,是小人面對命運的無可奈何,不知何去何從;而翻拍版本里想要表達的,是當一個幾乎完美的男人遇到意外的時候,應該怎么去做。
高見翔更強勢,當然他會反抗,也會更有戲劇張力,導演大概正是基于此,才把整個電影的基調設定得更夸張,以表現一種反差性,當然也就失掉了原本的精神內核。而新增的精神內核,并沒什么有說服力,因此看電影的時候,會覺得明明演員演得那么賣力氣,可就是看著不爽呢!
無論是郭富城還是王千源,都應該是按照導演的要求,完成度較高的完成了這次表演,實話實話,不驚喜,也不驚嚇。郭富城除了口音問題,沒太多值得diss的地方,而我個人失望更多的,還是王千源。無論是《鋼的琴》還是《解救吾先生》,實在是非常喜歡他,他更適合演那種有故事的人,即便反派,也應該是有著一段往事深埋心底的那種,而不是這種類似卡通形象的變態。看王的表演,實在想和導演說:殺雞焉用牛刀。
相較之下,韓版的反派就精彩多了,其實論起人設,樸昌民也不算復雜,壞警察而已,然而趙震雄卻給這個警察賦予了更多的內容。平時陰郁高冷,怎么看都像個正經警察,可變態起來卻讓人不寒而栗,而在變態中還帶著生活化的幽默,甚至讓人覺得萌萌噠。前一秒還在戰戰兢兢,后一秒已經會心一笑,這種如同過山車的感覺,實在是電影中的一大亮點。
原版的女演員作為男主妹妹,出場不算多,但卻有很多點可以看,無論是diss哥哥,還是吐槽老公,都透著辛酸的搞笑,而翻拍版本中,劉濤的作用,實在可以說就是花瓶一個,有沒有都行。
也許導演是想表現男主面對家庭溫柔的一面,但由于過分的刻意,反而讓這部分大打折扣甚至產生了反效果,穿插在燒腦劇情中的家庭生活,非但沒有成為調味劑,反而更多讓人覺得為什么這里要演這個,為什么要說這句話,簡直莫名其妙。
04
總的來說,翻拍導演的心是好的,但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差強人意。
假如沒看過原版,《破局》倒也還不錯,故事講圓滿了,關系理清楚了,中規中矩不是撲街爛片,作為消遣值得一看。
可一旦拿出原版相比,仍會發現諸多不足,究其原因,還是照搬得多,自己思考得少。即使有些思考,也并不透徹,落實到電影中就漏洞百出了。
怎么說,誠意這種東西,比影帝們的賣力演出還是更重要吧。
國產電影翻拍之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