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時間 ?碎片化? 學以致用
引子
近來關于“碎片化”學習的討論很多,有拍手歡迎的,也有強烈質疑的。究其本質都是想證明自己找到一條卓有成效學習成長之路。
其實,每一個個體都是特別的一個,我們因認知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做事的習慣也千差萬變,造成了千人千面的局面。
但這不是關鍵,關鍵的是每個人站在什么樣的角度在思考這個詞?
我們為什么要學?
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哪一個目的是最重要的?
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應該聚焦那一方面的內容?
聚焦的內容是否與自己成長需求相匹配?
為了達成學習目的,是否有可落地方案?
為了學習自己的決心有多大?
是否能立即行動?
是否能堅持寫寫畫畫?
是否堅持總結、反思?
需解決問題
對此,我提煉出4個問題:
1.努力的方向有沒有正確?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我們學習也好,工作也罷,首先得讓自己走在正確的路上。否則如我們一直歪傳的傳銷,雖然有著偉大的夢想,也有奮斗不息的精神,但真正能實現目標的有幾個呢?
2.發力點是否夠專注?
我們每天關注邏輯思維,關注各自媒體大咖,關注時事熱點。貌似都很忙,將碎片化的時間都用在了解信息,增長見聞的路子上,但大家是否考慮過這些時事現象背后的原因和推動他們發芽壯大的因素是什么?所以我們99%的人都嚴重缺乏精度。
我們妄圖全面進步,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不過練習過一萬招的人真的比將一招練習一萬遍的人厲害?
所以,拋棄該拋棄的,看去90%的時間去關注自身成長所需,專業所需的最重要內容才是王道。這一點,我在堅持健康減肥的路上感觸頗深。瘦身成功無非就是遵循健康飲食鍛煉的要求做了每天快走8000步以上和每天堅持平板支撐兩個動作而已。
有時,越簡單,越極致,我們更容易在一點上得到突破,從而幫助自己快速提升。
3.是否學以致用?
將這一點作為一個單列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得反復問自己,學習英語,學習自媒體寫作是不是看著熱鬧?所謂一年閱讀300本書,對你幫助有多大?每天學的刻苦,博覽群書,是不是懂得道理越多,我們就能過好這一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4.是否有有效的反思記錄?
前進的路上,我們要隨時反省自己今天我有什么付出,用什么方式?對于未來,我今天做了何種投資?在今天當中,哪些事可以更進步?如果今天重來,我會希望重新過嗎?
沒有每天對自己的工作學習進步的記錄,我們的工作就更容易陷入無緒和盲目之中。
建議:
1.拜名師求學:
名師出高徒,不僅是因為名師的專業指導,讓咱們少走了彎路;而且借助名師的資源,能讓咱們做事的平臺變得更為優質。這也是所謂官二代,富二代更容易接近資源的中心的一個原因。
近身感受高手的做事思路和風格,更能感受到影響事件發展進程中各個關鍵要素的處理理念及技巧。
2.借助圈子的力量,共同成就:
現實的世界,名師畢竟是少數,咱們普通人也難有什么背景,資源讓名師垂青。所以更務實的是進入同自己“志同道合”的圈子中,抱團成長。只有真正聚焦在一個圈子額中間不斷去成長學習,相互吸引。才能找到某一個行業或某一個中心的核心點,借助共同的力量幫助自己實現更多更大的進步。
3.有效練習+不斷反思
有這么一個公式:有效的成長=10%的有效學習+10%的有效交流+80%有效訓練。任何一個行業的專家,都是聚焦自身精力在某一個點上夜以繼日的不斷思考,實踐,形成了卓有建樹的實際成績才會被大家認同和尊重。
總結
任何的成功都是長期聚焦于一點且有效的學以致用的共同結果。不論碎片化還是系統化,我們都必須抓住學習的本質,否則一切都是耍流氓。
自我提醒:
聚焦聚焦再聚焦,你才會找到真正促成你成長的核心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