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參加棒棒團只是因為立登的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注定走得更遠,而堅持成長棒棒團就是要把這一群走得很快的人匯聚起來走得越快越遠!當時就覺得這個團隊有著很明確的核心目標,而我一般的學習方式是閱讀,都是一個人學習,何不嘗試著參加一期活動,感受一下一群人的學習方式呢?所以,5月3日我加入了第6期堅持成長棒棒團。21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會了三個方法。
一個道理——堅持成長的人占少數。
我看到了很多小伙伴每天堅持打卡總結分享,但也看到了這些人數不到總數的1/5,也就是說230多人的群,每天只有40多人打卡。并且,在這過程中,還不時有人退出。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很多人希望成長,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堅持成長。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深度地參加一期棒棒團,從目標制定到量化考核,再到堅決執行,我們會比很多的人成長得更快。
三個方法。
第一,制定目標。
剛開始的時候,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閱讀、電影、英語口語等等。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根本完成不了。聽了立登的分享,我的目標在不斷縮小,能量也在聚焦。從一開始的閱讀、電影、英語等等,到后來的舍棄英語,再到專注閱讀,最后到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方法去集中精力閱讀專業書籍。我們的精力、能力有限,很多時候其實并不能夠應對多個目標,所以做減法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實現一個目標。
第二,學會堅持。
21天早晚打卡,早上承諾規劃,晚上梳理調整。我覺得這是一個習慣的過程,剛開始覺得這樣挺累的,不過后來目標漸漸明晰,晚上不管多晚都會給自己的一天做個交代,做一個小結。很多人不能夠堅持,一方面是目標不夠清晰,想要的太多,能做到的卻太少了,另一方面是缺少量化的考核,沒有成就感。早上的承諾規劃,是為了不斷明確21天努力的目標,并制定今日規劃,以達到目標。晚上的梳理調整,是為了總結今日的成就,報告每天成長的進度,并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第三,懂得分享。
很多人不敢分享,也不會分享。以前,我總覺得學習或是成長是自己的事,沒必要搞得人人皆知,默默努力就好了。但是,后來才發現這只是不敢分享、不會分享的借口。并且,一個人努力真的很難堅持,常常是三分鐘熱度。而在棒棒團的這21天,我漸漸學會分享,體會到了分享的好處。首先,公開承諾可以督促自己完成任務。畢竟,自己吹的牛跪著也要完成,不完成多沒面子。其次,通過分享能夠幫助你結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這些小伙伴互相監督、鼓勵,能夠更好地達成目標。第三,分享的過程讓你更好地梳理總結,看清楚自己的成就和不足。最后,分享是一種打造個人品牌的方法。現在加入很多高質量的群,都需要查看你的朋友圈或是微博什么的,你的分享能夠讓別人知道你是誰,你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也是記錄自己成長的一種方式。
我在堅持成長這條路上才剛剛起步,這21天對我來說只是開始,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希望挑戰更多個21天,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