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觀察社會動態的人一定不難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于實際利益,以溫飽為基礎,就業為目的的形式選擇自己未來的職場道路。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以現下擇校為例,專業的選擇大多以好就業、易考公為主,一些潛力型專業逐漸成為冷門,導致一些熱門專業爆滿,冷門專業無人問津。
這些冷門專業中以管理學科最為突出。有人說自家沒有公司、工廠的不要學管理,學了也沒有出息。但是反過來想,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你選的那條大路擁擠不堪,你將何時到達羅馬?那你又在何時看到羅馬盡頭那些有影響力的學問呢?
如果你仍然對管理學科抱有一絲懷疑,不如看一看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有影響力的學問是怎么煉成的》,本書是美國伊利諾大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博士,美國管理學會、心理學會雙會士,美國華盛頓大學福斯特商學院組織管理學菲利普·康迪特講席教授陳曉萍邀請12位管理學頂尖學者,講述自己如果成就有影響力學問的一部管理學者職業成長故事集。
我們不難看出,12位管理學頂尖學者的成長故事對應的恰恰是管理學發展的成長軌跡,隨著時代的發展,管理學科也在不斷的更迭新舊理論,而12位管理學頂尖學者在面對的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的挑戰時,同樣在積極的尋求新的理論與研究方向,以保持管理學的活力。
作為管理學的精英,他們之所以能成就有影響的學問,與其自身的能力、見識、財富、素養、思維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些被社會精選出來的頂尖學者,往往對一切與管理相關的現象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們敢于接受產業的變遷,勇于尋求產業創新,打破認知局限,順應時代變局,在深度調研中提煉獨到的見解和理論。
每個故事都與眾不同、多姿多彩,展現出殊途同歸、“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古老智慧。《有影響力的學問是怎么煉成的》不僅僅是道出了管理學精英的成長歷程,更多的是以一種故事集的形式帶讀者了解管理學科,摒除對管理學科的誤解,讓大家在管理學的演變過程中發掘到它的魅力。
就像12位管理學頂尖學者之一的布萊克·阿什福思說的那樣:“與其只做那些容易做的研究,為什么不跳起來去做那些讓自己激動的研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