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觀望,這座城市。像是重逢的故人,冥冥中注定成為一個過客。
上一次來南京是四年前。也是夏天,不過不像這次一樣陰雨綿綿。那種炎熱也許唯有生活在南京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直灼心底,就像下一秒烈焰會在皮膚上燃燒起來。面對裸露刺眼的陽光,你會想趕緊躲進有兩排密密的梧桐橫柯上蔽的街道,連游覽的心情都因為燥熱難耐而消失殆盡。
所以,當我以一個游客的身份和心情出現在金陵城中,目所可及之處皆是車水馬龍、摩天高樓。頓時覺得這座城市失卻了一些韻味。與同是古都的長安相比,讓我覺得浮躁,覺得不安穩。時至今日,我對那一場旅行,印象深刻的,唯有秦淮河畔的烏衣巷,庭院深深的李香君故居,以及這似火驕陽。
這次去,是有其他事要辦,因此也不再是一個游客。只是趁空閑的兩天乘著地鐵到處逛逛。正是這種沒有目的的隨意會讓人不自覺產生一種幸福感——可以在街邊的燒餅鋪買一杯豆漿、一袋煎餅,可以一邊說笑,一邊在雨后清涼的空氣里穿行。也許我們生活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久了,就會因為日復一日的繁忙疲累,就會為生活生計的壓力煩惱。此時此刻,在別人的城市,你不甚熟悉的地方,甚至會產生出瞬間的、不可思議的依賴。
也許“樂不思蜀”正是這個意思。劉禪并沒有忘記他的蜀國,只是在那一刻,他會累,會想逃避了。
短暫的流連可以理解,卻不代表可以一直流連。年輕的人們難以長時間停留在原地,卻不能夠一直漂泊。
一直很想去南京博物院看看。因為來過南京幾次,卻仿佛一直沒有讀懂這座城市的靈魂。并不抱什么希望,只是想去看看??墒钱攣淼讲┪镌洪T前,已是正午時分,眾多的游客陸陸續續出來,一問才知,周一下午,是要閉館維護的。
遠遠望著紫金山縹緲的云霧,恢宏大氣的仿古建筑就屹立在山前。離山有多近?多遠?并不知道??捎骋r得相得益彰。若不是標注著“博物院”,我幾乎以為這里就是南朝宮廷,唯美而壯闊。
就是這一眼,第二天一定要再來。
我仿佛是尋隱者不遇的賈島,在茫茫細雨中回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也罷,至少離博物院不遠的地方,有明故宮遺址。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恰好我們古代文學今年收官的正是明清文學。那我也該來看看。
此處遺址,沒有宮闕,沒有樓臺,甚至沒有可以供游客憑吊的地方。人煙稀少,荒草叢生。叢生的荒草間,只有簡易的圍欄,和圍欄當中零星幾個石墩。旁邊的假石上寫著:
謹身殿 皇帝上朝前更換朝服之處?!爸斏怼币馕吨訌娮陨硇摒B。
這樣的遺跡或許令人發笑。單憑幾個石墩,就說是帝王的宮殿。即使確實是,而如今這里,也早就成了當地居民偶然會來晨練的地方了。
不知為何,就是面對這荒草、這石墩,竟會讓我牽引出一縷思緒,飄到很遠很遠。這幾處龐大的臺柱石基,最初也許支撐著一個雄偉恢宏的宮殿,一個綿延數百年的王朝。真正的遺址,哪會有氣宇軒昂的景象;又有多少個遺址,是今人口中“沒意思”“不要去”的地方,卻對著熒屏中的明故宮、清故宮會心向往之。電視劇,上演著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故事里的主角,他們真正踏足過的地方,鮮為人知。這荒草覆沒的、掩蓋的,是多少個曾經。
“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宮闕何蕭蕭?!备邌⒌脑姡旁谶@里,真是應景。
經歷過一場大雨的金陵,才是真正沉寂下來的金陵。在明故宮的遺址前,那些汽笛和喧嘩聲終于淡去了,甚至沒有幾個人。人總是喜歡在寧靜的時候完成自己的內心獨白,城也一樣。
我聆聽著他的獨白,在荒蕪的園中漫步。夏蟬在古木間嘶鳴。我很喜歡這里。母親在身旁觀察我良久,最后這樣說道:“我覺得,我女兒還是挺容易滿足的?!?/p>
我在想,也許這種感覺是熟悉且熱愛古文化的人都會有的。哪怕是很荒蕪的地方,哪怕只有一塊碑樹立在那里,哪怕就像這個寂靜的園子,看不出什么名堂,只能在腦海里構想前朝的繁華。卻也能讓我們,一駐足便潸然淚下。
眼前的樹,是古樹。身旁的草,是春草。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很多東西,越荒蕪,越久遠。我沒有去過,卻總在想象,那個著名的“青?!?。
王昭君的青冢之上,還有許多春草在密密瘋長么?
我今天,是一個過客,不是一個游客。
故淵于二零一六年陽歷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