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過后,已近深秋。秋燥、寒熱多變等氣候使很多人身體出現過敏、便秘、肌膚干燥、情緒低落、咳嗽、畏冷等狀況,這些問題,調整日常飲食結構,幫助改善因季節變化帶來的身體不適。有機蔬菜,全程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殺蟲劑、激素、轉基因,助你更快趕走“多事之秋”。
肌膚過敏
秋分已至,天干氣躁,寒熱多變,身體一旦不適,便易傷風感冒,此外,秋天好發過敏性鼻炎、氣管炎、哮喘等。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說法,在進補的同時要因人而異,過敏體質之人要少食海鮮、羊肉等,以防產生疾病。
滋潤去火,改善便秘
秋分時節,飲食上要特別注意預防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需預防因秋天干燥出現的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上火癥狀。要注意多喝水,在飲食上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等,都是調養佳品,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秋季情緒
立秋之后,身體對溫度的變化極度敏感,如果再加上些體燥的不適感,人的心情肯定會變得糟糕,也是大家常說的悲秋。悲秋的主要原因是人體對氣溫變化的不適應,即遭遇了體燥的困擾。解決體燥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大量喝水來解決,如果一天對清水的攝入量為體重的7%—8%,加速體內新陳代謝,體燥癥狀定會大大減輕。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食物選擇上多吃一些能夠使身體分泌5-羥色胺的食物,如,香蕉、大蒜、核桃等食物,讓心情愉悅起來。
潤肺、增強免疫力、防寒飲食
秋分以后天氣漸冷,氣溫會以涼燥為主,即在燥的癥狀外,人體還會增加受涼的表現,如畏寒怕冷、咳痰發白等。故此時亦須注意防寒保暖,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適度“秋凍”。睡覺時要蓋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選擇鐵、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全血、畜禽肉類等動物性食物以及木耳、蟶干、干松蘑、菊花、干紫菜等幫助提升身體免疫力,改善身體畏寒怕冷,同時配合適量運動,提升身體素質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菜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