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戒掉手機
阿德勒指出,人生意義包含了三點:想要進步;追求幸福;追求自由。而沉迷手機直接違背了上述三個追求。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認知突破:注意力>時間>金錢。這也讓我想起《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里面的一個觀點:注意力 是每個人最寶貴的財富。注意力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相比時間、金錢、注意力,唯有注意力是我們能控制的。而沉迷手機,則搶占了我們太多寶貴的時間。只有對時間的流逝保持高度敏感,你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時間管理者
問一問自己三個扎心的問題:
Q1:你還記得昨天刷手機刷到了什么嗎?
Q2:你還記得你昨天有哪些進步嗎?
Q3:你還記得你這7天有哪些進步嗎?
二、你為什么戒不掉手機
我覺得戒不掉手機本質在于人精神的空虛。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人們疲于奔命,被動地奔跑在為了活下去的軌道上,執著于物質條件的豐富與滿足,而在前行地路上缺乏對自我精神的滋養。
很多人無法適應獨處,當深夜襲來一個人的生活往往會充滿孤獨感,難以在獨處中獲得一種內在的豐盈,即使是身邊有人,也不過是一個個相互隔離的原子并排的坐著。正如王老師所言,延遲滿足反人性,貪圖享受真人性。在這種精神空虛的情況下,刷手機,迅速使自己的內心獲得填充就成為很多人最快捷的選擇。
三、怎樣戒掉手機
第一條我非常認同,無論是任何事情,我們都有選擇權,面對手機也是一樣。我一直很喜歡《活出生命的意義》里弗蘭克的一句話: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我想這個就是哲學中常提的“自由意志”的最直觀寫照。所以,面對手機,你擁有都有選擇權。就看你如何選擇。除非是極端情況,人的行為總是可以被有意識的掌控的
用大腦重復以下三句話:
第一,記住!你永遠都有選擇權!
第二,這件事你確定要做嗎?
第三,這是你正確的選擇嗎?
靈魂三問:
WHAT FOR?拿手機想干嘛
WHY NOW?為啥現在看?
WHAT ELSE?還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嗎?
其實一個面對手機的選擇也折射出我們面對人生很多事情的選擇。就如王老師所言,所有的生活都是自己選的,任何事的結局,不是得到,就是學到。而如果你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所有的生活都是自己選的,那你就擁有了:與困難相抗衡的清醒、與失望相匹敵的樂觀和與焦慮持平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