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婚姻悲劇又發生了。
一位80后母親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跳樓自殺結束三年不堪的婚姻。
看完她寫的遺書,歷數這幾年的婚姻生活,但我并不十分同情她,坎坷的婚姻,結過婚的女人有幾個沒有經歷過,我也不例外。
反倒是兩個無辜的幼小生命,他們不應該為這個不幸的婚姻買單,他們連活下去的權利都被剝奪了,他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她說,我為什么不離婚?我丈夫是很理智很冷血的人,他一定會搶走兩個孩子,而我不可能給他。我已經放棄了工作,在中國,我不可能因為丈夫的教育問題而贏得孩子的撫養權。我不是安吉麗娜朱莉。
是啊,安吉麗娜朱莉說,愛不是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去學習好好地看待一個不夠不完美的人。
而她不是,面對自己的丈夫,她有太多的不滿,但又只能逆來順受,她更不敢向前跨一步選擇離婚,因為輸不起!因為沒有工作,沒有經濟支撐。
但也許這場婚姻里根本沒有愛。
她說,有了孩子,于是閃婚了。在懷孕4個月的時候發現丈夫約嫖,為了孩子,繼續這段婚姻。
做出這些決定都是因為孩子,而不是因為自己,就連原則都可以不要。
面對婚姻,草率的開始,忍辱負重的將就。
這與很多雞湯文說的“女人你一定要工作”十分應景,你看“你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所以過成這樣,被丈夫嫌棄”。
但我覺得,一個女人對自己沒有要求,不求上進才是釀成這場婚姻悲劇的真正禍根。
“不修邊幅”、“毛躁”、“做的飯不好吃沒關系”、“蓬頭垢面帶孩子”這是她對自己的評價。
我很難想象,一個打理不好自己的女人,回歸職場后她又如何在職場上叱咤風云,實現經濟獨立。
一個人會不會被重視,還要看你自己重不重視自己,你自己都湊和過日子,就不能對別人指望太多。
把日子過好誰不想?可前提是你得對自己有要求啊,你得做自己啊,你得自律啊,你得讓自己牛逼起來啊。
如果你連屁都不是,誰又會在意你,誰又會給你幸福。
但也許,婚姻是什么,她都并不清楚。
網上有一個很流行的段子:
真正的婚姻是這樣的,有時候,你很愛他,有時候真想一槍崩了他。大多數時候,你在買槍的路上碰到了他愛吃的菜,買了菜卻忘記了買槍。然后過了幾天,一想,不行,還得買槍……。
婚姻或許就是這樣,總會有磕磕碰碰,但我們就是會有不舍。
因為婚姻,讓我們的心有了歸屬,有了家庭和孩子,可以享受陪伴的快樂。
因為婚姻,讓我們多了一個免費的生活助手,彼此揚長補短。
因為婚姻,讓我們多了一份責任,有了更多奮斗的動力。
因為婚姻,讓我們視野更開闊,豐富了彼此的生命。
最關鍵的是,你不用再壓抑自己了,你的性生活變得有規律了。
《離婚律師》里就這么說過:沒有什么是必須通過婚姻才能夠得到的,但兩個人之間最珍貴的感情,只有通過婚姻才可能產生。
婚姻不是女人的全部,但是好好經營婚姻,會讓女人收獲更多的幸福。
哪怕是做全職媽媽,你也可以把它視為自己的事業來做啊。你可以在職場拼,你也一樣可以在家里拼。
如果你覺得做全職媽媽就是犧牲了個人,那你一定做不好一個全職媽媽,你只是把自己當成了保姆,這樣保姆式的全職太太,注定是走著人生的下坡路,走向社會的底層,走向被淘汰的境遇。
而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全職媽媽,她們懂得自律,對自己有要求,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能夠擠出碎片時間學習,管理好自己的容貌,管理好自己的身材,保持最佳的生活狀態。
這樣的全職媽媽,她們完全可以隨時走入職場運籌帷幄,也可以隨時回歸家庭相夫教子,根本不會與社會脫節。
當你做的足夠好時,男人當然會更加認可你,放心把家交給你打理。
我之前就說過,我是家里的一家之主,我說什么就是什么,張同學完全不操心,偶爾心情好的時候他會主動把家務活包攬下來,什么買菜、做飯,打掃衛生,他能干得很漂亮。
而我現在擁有的這一切并不是因為我很幸運,在最開始,我們的婚姻并不是這樣的。
和眾多不幸的婚姻一樣,我和張同學三觀不合。
他向往的是一家人簡簡單單的小日子,有份穩定的工作,業余搓搓麻將,釣釣魚。什么車啊,房啊有沒有無所謂,更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我就完全不一樣,我對生活有要求,我要吃好穿好住好玩好,否則就白活了,我喜歡折騰,我不喜歡穩定。我認為人不上進就會被社會淘汰。
這樣彼此相悖的三觀,你能想象我們會經歷多少戰火,我也會撒潑,有次吵架我直接把我家電視機砸了。我們甚至打算好了離婚。
最后我們選擇了冷戰,長達3個多月。那時候,我把張同學當隱形人,我變得特別獨立,什么事情我都不找他。
我用行動告訴他,沒有你我照樣可以,絕不向他伸手要一分錢,老子有信用卡啊。
我去宜家買個小家具,我還再買個拉桿車拉家具,體力活我也照樣能干,回來繼續自己組裝,雖然裝得不牢搖搖晃晃的,但也能用。
我一個人照樣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孩子照樣活蹦亂跳。
但是我心里清楚,這樣的生活我一點也不快樂,我沒有了精神寄托,我心里還是很渴望他的關懷。
還好因為我太獨立了,張同學變成了這個家可有可無的人了,他害怕了,他開始在家里主動找事做,他知道我不喜歡去菜市場,就主動去買菜,他偷偷往我錢包里塞錢。
他主動向我道歉,他說他會慢慢調整自己。
然后,我接受了,我們重歸于好了。
然后,我們都變了,我們不再計較那些瑣碎的家務事是該你做還是我做,能做的事就自己做了。要是不想干,我們也不再逼對方去做。
我要不想做飯,我們就出去吃,我要不想打掃衛生,我就請鐘點工。
我不會要求他來做,因為他說大多數男人并不喜歡干家務,但是他不是永遠袖手旁觀,至少他還是會經常幫我打打下手。
是的,黃磊喜歡做飯,他是國民好老公,他說做飯是一種享受,孫莉完全可以不下廚,她真的很幸福。
可我選的是不愛做飯的張同學,我就應理所當然地接受這一點,這又不是什么原則問題,我有什么好糾結。
說回三觀,眾人的經歷告訴我們,三觀不合的婚姻注定是悲劇。
因為三觀不合,我和張同學有過很多的戰火,但是總結起來,我一直都很刁蠻、自我,我很自私,始終堅持我自己的想法,從來沒有動搖過。
我要在深圳買房,全家人都不同意,我堅持買了。
我要自己帶孩子,全家人也不同意,說我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肯定干不了,我爸媽兩個人帶都搞不定,我還是堅持,我媽在家哭了一天,她說孩子會受苦,我就是堅持下來了。
堅持的那些日子真的很難,很拼,很累,沒有人理解,張同學也給了我很多壓力,他抱怨我太愛折騰,要求太多,但這就是我想要的,不理解又怎樣。
可是,這樣的堅持證明我是對的,我讓生活更好了,我贏得了更多的尊重。
而張同學,他開始把重心放到這個家里,他開始更加努力工作,他竟然啟動了他曾經最最討厭的英語的學習。
他說曾經家徒四壁,因為我的堅持和折騰,讓這個家越來越好,如果失去了肯定會后悔一輩子。
所以,我的切身經歷證實,如果你想堅持一段婚姻,哪怕是三觀不合,你也完全可以通過努力融合,夫妻之間不就是在磨合中形成默契的嗎?
再來說說最開始的問題,女人可以為婚姻付出多少?首先你自己要清楚,在這段婚姻里你想收獲什么?你想在婚姻中扮演什么角色?
你要對婚姻有要求,你要對自己有要求,當你足夠努力為這一切付出的時候,你是會越來越強大的,男人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你。
哪怕婚姻失敗,你也不會害怕,挺多掉幾滴淚哭喪下這個死去的婚姻,告個別,然后灑脫地走向另一段人生,因為你輸得起。
而對于那些男人,你們要有擔當,要主動給自己愛的女人安全感,他們其實很脆弱,但是她們很好哄,給她們多一點關愛,她們就會拼盡全力給你營造一個幸福完整的家,還有什么會比這個性價比高?!
附這位母親的遺書(折射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