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到了年紀,看世俗的生活多少有點克制。值得慶幸的是,自己還有許多淚可以流,不管是電影里的某個情節,書里的某句話,在寢室里宅了一星期后得以重見的陽光,抬頭去看,能看到天,看到周圍的大樹,看不到自己的心。
然后,朝前踢踏著腿,仿佛是在走,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走。
我看過很多同性的電影,藍宇,美少年之戀,春光乍泄,天佑鮑比,我愛你莫里斯,都比不上《斷背山》來的難以言喻,太難受了阿,顧不上臉上的淚,回顧四周,明明燈光大亮,室友在身旁嘻嘻哈哈,卻仍舊趕到難受無解,又不敢大聲哭出來,這種感覺很爽。
人,是需要憂郁的,這代表你會接近上帝,有了思考,去想生與死的權利。可是好怕,就這樣陷入了虛無里,畢竟問題經不起問,世俗生活是每個人的選擇。
選擇工作,選擇房子,選擇家庭,選擇一只狗,選擇結婚,選擇生孩子,有些生活看的到,里面的生和活卻沒辦法讓別人去經歷,就算我們經歷了也只能用上面的字去概括。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是我們的感情啊!
那么久以來,我一直在找尋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終點,我卻一直忘了自己的感情。這種深刻地難以抑制的感情是這些意義的本身,是找尋過程中誰也無法替代不了的。我失敗過,失敗了好多次,我曾在午夜痛哭過,我為別人的事跡長吁短嘆,我見過凌晨三點的夜晚,我知道失眠的背濕涼意,我常常一個人快步向前走,我又身處在歡樂的人群中,我與別人高聲而歌,侃侃而談;我在食堂的角落里吃著七八塊錢的飯,我和別人吵架,我在背地里罵別人是個傻逼,在人前與人和和氣氣,我偷偷地藏著自己內心的小秘密,一聽到周圍人說起裝著融進去,我咒今天早上惹我的人生孩子沒屁眼,出門被車撞,又祈禱那些失意的人馬上擁有一切;我希望他們不要勢力,卻又馬上反駁自己也很勢力,我很煩媽媽一直講工作畢業,干嗎給我壓力,立馬后悔去給她充話費,我嫌棄別人那么沒文化總是理解不了自己的意思,卻又沾沾自喜這樣也很好。
當別人都在講錢即意義,我并覺得沒什么不對。只是偶爾感到難過,難過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并不斷地將自己拋入主流,去過那種未知的一眼望的頭的日子,幸好還有死亡可以期待,我有時候很奇怪為什么人希望自己活的那么長,人基本到六十歲之后就只能靠著記憶生活了。
人世間有很多有趣的有愛的事物和人,我們有很多種不得不活著的勇氣和目的,但最終支撐我們活下去的,我一直認為只有一個,就是感情。
現在很多人都在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工作,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這很政治正確,我也希望你們如此,希望你們永遠積極,永遠有幸運的事情長伴左右。
但我不行,我需要喪,很喪,非常的喪。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結局,不是每一只鞋子都有另一只,不是每個人都能勇敢地跨過世俗,與以前和解,就像《海邊的曼徹斯特》一樣。
保持著對世界的清醒,對周圍人的審視,對自己的蔑視,我需要喪,需要用自己余生的力量為之抗衡,知道流不出淚為止。
總有自己得不到的東西,總有自己永遠也不會觸碰了解的事物,總有想也想不明白的道理,總有重生一次也不會滿足的生活。我總是在想,世間上的人都是這樣的吧,都是這樣的。
我一點也不想關心政治,什么薩德,親美親日啊,從小就被老師灌溉不要談政治,這是很不正確的事啊,但我只知道我們都是人啊,不管是哪一方都是長著兩只眼睛和一張嘴巴,可我又是中國人,這沒有什么不對。
我一點也不想關心生活,什么吃飯,好吃的固然很好吃,難吃的自然很難吃,蛋糕冰淇淋好像也沒有那種好吃到會想要一直吃的想法,就連我很喜歡吃的火鍋只要連續吃一周我都會覺得很膩,或者醫生很明確地說“不要再去吃它了”我也不會去吃他的。
我一點也不想談戀愛。從來不知道愛一個人是什么感覺,或許就像冬日里的西瓜那么涼爽吧,又或者像夏天開著空調鉆進被窩的感覺,還是看著天空在頭上腳下是地的踏實呢?我知道自己一輩子也遇不到了,即使擁有我也知道很快就會消逝的,但偶爾會想象跟某個人大汗淋漓地在草坪上做愛,然后你一支煙我一支煙抽到太陽落山,就這樣一天就過去了。
我一點也不想要重來一次的人生,即使我多次后悔為什么自己當初不好好努力一把考個985,211,或者不讓自己的眼睛近視,或者初中的時候沒有答應隔壁班小伙子的求愛,或者沒有處理好自己與父母、朋友的關系。
因為我是如此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會有多大的改變。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是定量的,你得到了,別人就會失去,你幸運了,別人就會倒霉,你化解了這個難題,而這個難題就會降臨到別人身上。那么,“我”和其他的“我”,并沒有什么區別轉化。
初中的時候,外公去世了,在我眼皮子底下。我現在仍能清楚的記得他的樣子,尤其是死去的眉眼,在任何一個時刻,如果我想想起,我都能馬上捕捉到。
我很傷心,這種傷心好像是與生俱來的那樣,很小的時候就會對月流淚,好像月亮就能帶我走一樣。那種傷心又仿佛刻意為之,明明掉不下眼淚卻硬要掉眼淚。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死亡,和對生與死的考量。別那么殘忍好不好,如果還有眼淚可以流,為什么我會選擇思考;別那么殘忍好不好,如果還能選擇死亡,我為什么要那么熱愛生活;別那么殘忍好不好,明明記不得生前的事跡了,卻知道人死不能復生。
我知道我該干什么,我拿獎學金,我承擔社會工作,我積極地做別人眼里該做的事情,我努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我看起來活得好極了,是沒什么不好。可我知道自己有多喪,我一點也不認為那是對的,那是好的,那不過是別人認為好的,“為我好”是真的為我好,但我知道,我喪失了自己,“我不能接受這件事情,那么我只能忍受”,于是我忍受了,看樣子我忍受的很好。不知道多年之后,我還有沒有這種說出來的勇氣,或者還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我把他寫在了這。
如果現在有人給我100萬,我不會跟他走,200萬我也不會,300萬也不會,如果是500萬我會動搖,你看我現在的價值不過是500萬。我會為了世俗犧牲自己,以后會為了家庭,為了丈夫,為了孩子去犧牲自己,或者還會為了別的什么,總之總會有的。我不想用犧牲這個詞,那就妥協吧,其實他們都一樣。
一輩子都在融入主流,都在找尋認同感,尊嚴,地位,那種感覺很好吧。在充滿掌聲和名譽的講臺里,這種生活總是很好的,我也很想要這種生活啊,真的。可是,我知道有一個地方是我的,只是我的,那里什么都不關心,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社會,不關心自己,只知道自己需不需要安慰,別人可以安慰我,一個擁抱或者其他什么,最后真正自愈的,是那個地方。以后,這個地方會消失的啊,總有一天。
睜開眼睛,會發現,現在的生活多美好啊,為什么世界上還有百分之百的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呢?是啊,別人眼中的自己根本不是你啊,我一直是在某個角落舔舐著自己的孤獸。過去,現在,以后的日子是多無趣啊,偏偏世間還有那么多有趣的東西,自己是多無聊的物種啊,卻把自己裝的很有趣,總有一天,會退化掉的吧,退化成不說話不笑也不吃的物種。
別人叫我做的我都會做,就算別人不叫我做的我也會做,因為我知道我離不開世俗生活。我應該怎樣去選擇,而不是努力地將自己墮落成別人不喜歡的樣子。自己有什么重要的呢,托爾斯泰在晚年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去過苦日子,這也沒什么不對的吧,是啊,或許會有人說他愚蠢,自討苦吃,那么,到現在已經沒有必要去研究他了啊,除非你的考卷上需要這個題目。
我們那么功利,那么追求意義的生活,尋找美好的自己,是因為之前的自己很爛嗎?不是吧,只是想要跟上別人的腳步,更進一步,活在當下。是啊,活在當下,“世俗的生活”才是自己永遠的路。
對啊,別人叫我做的,我都會去做啊。就算把我自己消失掉,我也會去做的啊。可是,我知道,有什么不對,哪里不對,到底是哪里不對啊,我明明已經看了那么多書,那么多電影,明白了那么多道理,也已經控制住了那么多的誘惑,卻還是沒辦法做一個完整的自己啊。
我會穿著高跟鞋,化著精致的妝,帶著微笑朝前跑去,為了錢,為了情懷,為了夢想,為了親人,為了生活,為了社會,為了國家,為了世界,獨獨沒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