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的站臺上,一名小姑娘在追逐著一張在風中飄飄悠悠的紙。這張紙是不是對她很重要?車站上,眾人都忙著幫助小姑娘……終于,撿到了那張紙,小姑娘微笑著說,到你應該去的地方去吧,于是輕輕把它投進了垃圾箱……
從車站上感人的一幕說起,說到文明的美好,說到心靈的真善美。今天,朱書婷同學的演講如行云流水,她面帶微笑,時而看著同學們,娓娓道來,時而也會翻開放在講臺上的稿紙,不過,這一切都是那么自如鎮定。確實,這美好的一幕背后肯定有努力的付出。感謝朱書婷同學分享,美的故事,美的演講。
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如果發現他人做了損美、影響他人的事,那么就輕輕的溫馨的提醒他。人不僅僅是環境所創造之物,更是創造環境的使者。讓我們去做真善美的使者,用真誠、善良為我們的班級增添一份美好吧。這是我聆聽朱書婷同學演講的感受。感謝朱書婷同學分享,美的故事,美的演講。
事后,我跟班主任徐老師談起了朱書婷同學的這一次演講。徐老師說,在課間看到朱書婷同學還在默默看演講的稿子做著準備。也正因為如此,她在演講的時候,就算記不住看稿子,也是知道在哪里,所以她才能做到從容不迫。
是的,這樣一種全力以赴做好小事的品質是我們很多的同學都缺乏的啊。我們當下緊張忙碌的教育生活卻反而培養了孩子的不專注,不負責任的任務觀點。
今天早讀課,我們學了葉圣陶先生的《寫作是極平常的事》(《新語文讀本》八年級上第16單元閱讀與寫作)。葉圣陶先生在文章中區分了兩種寫作,一種是科舉(應試)作文,另外一種是生活作文。應試作文采取的是被命題作文,是代圣賢立言,是不說自己的話,是生搬硬套,是死記硬背,當然也是與生活,與內心隔膜的。而生活作文,要求習作者在生活之中,去用心,去觀察和感受,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感受內心的喜怒哀樂,是一種自然的表達。
認真投入生活,“一件事物,你知道得清楚的,一個道理,你明白得透徹的,一個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種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這一些都是你的東西……”立誠、自然和求真,這是生活作文的態度和方法。通過生活作文和作文生活,我們開創的是一種真的生活,收獲的是自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