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金剛根、金剛骨、金剛藤、山梨兒、鐵刷子、鐵菱角、金剛刺、金剛頭、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力、溝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馬甲、硬飯頭、冷飯頭、龍爪菜、普貼、雞肝根、路邊刷、鱟殼刺、鐵刺苓、飯巴鐸、冷飯巴、金剛鞭、馬鞍宮、馬加刺兜、馬加勒。
基源植物:百合科菝葜屬植物菝葜的根莖。
拉丁學名:Smilax china L.
拉丁學名解釋:Smilax:<陰>菝葜屬[(希)smilax紫杉]百合科;china:中國。
采收和儲藏:2月或8月采挖根莖,除去泥土及須根,曬干。
植物特征:
菝葜,攀緣狀灌木。高1-3m。疏生刺。根莖粗厚,堅硬,為不規則的塊根,粗2-3cm。
葉互生;葉柄長5-15mm,約占全長的1/3-1/2,具寬0.5-1mm的狹鞘,幾乎都有卷須,少有例外,脫落點位于靠近卷須處;
葉片薄革質或堅紙質,卵圓形或圓形、橢圓形,長3-10cm,寬1.5-5(-10)cm,基部寬楔形至心形,下面淡綠色,較少蒼白色,有時具粉霜。
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生于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幾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總花梗長1-2cm,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較少稍延長,具小苞片;
花綠黃色,外輪花被片3,長圓形,長3.5-4.5mm,寬1.5-2mm,內輪花被片,稍狹。雄蕊長約為花被片的2/3,花藥比花絲稍寬,常彎曲;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
漿果直徑6-15mm,熟時紅色,有粉霜。
花期2-5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林下灌木叢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分布于化東、中南、西南、及臺灣等地。
藥材特征:
根莖扁柱形,略彎曲,或不規則形,長10-20cm,直徑2-4cm。表面黃棕色或紫棕色,結節膨大處有圓錐狀突起的莖痕、芽痕及細根斷痕,或留有堅硬折斷的細根,呈刺狀,節上有鱗葉;有時先端殘留地上莖。質堅硬,斷面棕黃色或紅棕色,粗纖維性。
氣微味,味微苦。以根莖粗壯、斷面色紅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有菝葜素,異內杞甙,齊墩果酸山柰素,二氫山柰素,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薯蕷皂甙的原皂甙元,薯蕷皂甙,纖細薯蕷皂甙,甲基原纖細薯蕷皂甙,甲基原薯蕷皂甙等。
藥理作用:
1. 利尿,解毒作用。
2. 抗錐蟲作用。
中藥藥性:
性味:甘;酸;性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解毒消癰。主風濕痹痛;淋濁;帶下;泄瀉;痢疾;癰腫瘡毒;頑癬;燒燙傷
用法用量:
? ? ? ? 內服:煎腸,10-30g;或浸酒;或入丸、散。
炮制:將原藥用清水浸洗,潤透,切成薄片,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