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巴菲特也因為在 10 歲時就看書學到了復利的強大,早早喊出了 35 歲前就要成為百萬富翁的口號,并逐漸形成了價值投資的基本原則,至于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復利的本質在于揭示了世界運行的本質規律:在每個時間周期內的微小改變,假以時日,可以讓本體發生難以想象的巨大進步。一個面團撒入一小撮酵母,完成發酵只是一個下午的問題;10 萬的本金若是能保持年化 15% 的收益,40 年后就會變成 2600 多萬,而這不過是一個人的半輩子而已。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也是如此。有人可能會疑問:知識的積累是線性的,和復利有什么關系呢?我的看法是,人的一生過的怎樣,歸根結底取決于幾次關鍵的選擇。這些選擇可能包括了學什么專業、選擇哪份工作甚至和誰共度余生,回想一下,每一次這種選擇,決定了接下來的很長時間我們是否處在 Right Track;而平日的積累和進步,決定了你有哪些選項,以及面對它們時,你的心智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明白了這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每天保持進步的 5 條個人小建議。
1 用「格志」,每天向自己提問
論語里講「三省吾身」,利用 格志 這款App,我們也可以輕松的做到每天自省。簡單來說,這款軟件就是一個問答表格日記模板,每天打開一次,回答自己設定好的數個問題,便完成了一天的簡單記錄和自我反省。
我的習慣是,每晚睡前只回答一個設定的問題:今天我學到了什么?
這樣做的好處也很明顯:
- 問題只有一個,容易形成習慣;
- 幫助自己每天進行微復盤;
- 積累起來回頭翻看,很有成就感;
如果不習慣用手機的同學,用紙筆甚至 Excel 也完全可以。
2 「蝸牛讀書」,利用通勤時間閱讀
相信很多同學都有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習慣,有的人聽音頻,也有的人喜歡讀 Kindle,我在嘗試了多種方式后,覺得還是用手機讀書最適合我。
相較 Kindle,手機更輕巧而且也可以更方便的將金句和想法摘抄到 Evernote。在閱讀軟件上,我一直在用「網易蝸牛讀書」,相較閱讀時長換書幣的微信閱讀,蝸牛則是別出心裁的設置了書庫全免費,每天 60 分鐘免費閱讀時長的機制。
正好我的通勤往返時長也在一小時左右,所以每天都差不多剛好用完時長,幾個月用下來也讀了有快 10 本書,而且這種占了小便宜的感覺也更加貼合人性。如果你還在通勤時刷朋友圈和微博,不妨試試這款軟件。
3 規律的鍛煉身體,永遠不要節食
健身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付出多少,就有多少回報的事了。我也曾是一個小胖子,從 11 歲到 20 歲,體重非常穩定的可以用年齡乘以 10 計算。
從大二開始,我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么胖下去了,于是每天晚上去操場跑步,并且杜絕了含糖飲料。你以為我就這樣瘦下去了?并沒有。因為體重過大加上錯誤的跑姿,我的膝蓋很快就罷了工,跑步也沒能堅持下去。不過還好,因為飲食上的控制我沒有繼續變胖。體重維持在了 180 斤左右。
大概半年前,我下定決心報了公司附近健身房的私教課,并且保持著每周三到四次的頻率。現在我的體重降到了 160,體脂也下降了 6 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我已經養成了鍛煉的習慣,即使沒辦法去健身房也會在家進行徒手訓練。
說實話,雖然網上的健身資料非常多,還是推薦訓練基礎比較弱的同學找個教練或者有基礎的朋友帶著起步,規范的動作和訓練安排既能減少受傷,也能更快的讓你看到身體發生的變化,從而獲得更多的動力。
對了,永遠都不要節食。短期降下來的僅僅是體重的數字而已,把整體代謝水平拉低實在是得不償失,另外有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節食減肥者在未來兩年內都會反彈到比節食前更大的體重。所以,千萬別選擇節食。
4 練字,其實是有套路可循的
身邊很多同事都有夸過我的字好看,我自知實在難當。在初高中時和同學們相比,我的字更是泯然眾人,從未受過點名表揚,那為什么會瞅著還湊合呢?我想了想,可能和曾經短暫練過一段字有關系。
很多人有這樣的誤會:練字等于學書法,其實把硬筆字寫到「好看」的程度,我們并不需要像學書法一樣如臨大敵,而是有些訣竅可循的,這個訣竅就是把最常用的字寫的好看。
我有位同學的字著實俊逸,恰好有段時間,我們在一個課外班學習,每次課后都會自習一會兒再走。我就常借著機會向他請教些單字和偏旁的寫法,比如:「的」、「絞絲旁」、「四字底」等等,有些獨體字實在寫不好再單拎出來學。時間久了,雖然細看經不起推敲,但還是有些模樣的。
隨著電子設備的不斷普及,人們日常書寫的場景越來越少,可越是這樣,倒越能突顯出一手好字的額外價值。這里也推薦一款「6小時練字」App,就是從實用角度出發,拆解一些常用字的行楷寫法,每次練習都會有所收獲。
5 學會使用清單
熟悉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是清單的忠實用戶,它很大程度上幫助我擺脫焦慮并且有計劃的開展每一天的生活。關于它的好處和使用心得,我也曾進行過詳細的介紹,歡迎翻看我以前的文章。
討論:你還有什么個人進步的小習慣,歡迎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