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家有一條很傳統的規矩:孩子沒到上大學的年齡,堅決不給買手機。而我爸媽在我不配擁有手機的年齡段,也算是非常遵守家規。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生活在對私人手機的幻想中。
1.
? 最想要一部手機是在《魔幻手機》這部電視劇風靡在我身邊的時候,那時候覺得“傻妞”太酷了,對她的感知也不再是一部手機,而是待在主人身邊最親密的朋友。
? 那時候我還是個脾氣挺大的小女孩,開不起玩笑也不懂得幽默,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很容易交到朋友,也很容易被欺騙。所以內心對知心朋友充滿了極度的渴求,而我也十足的肯定,如果有一部手機,我一定很快樂。
? 所以在還沒有得到它的時候,就對它賦予了過高的肯定和期待,并且相信,它會是我最為貼心的朋友。
2.
? 進入青春期后,對于手機的渴望已經無法止步于對它的幻想,于是開始為更加靠近它而與親愛的爸爸媽媽斗智斗勇。
? 往往是在周末的深夜,偷偷趴在臥室門口,直到聽見父親熟睡的鼾聲,才躡手躡腳的走出來,“偷”走爸爸放在客廳的手機還有充電器。
? 摸黑找東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有時候碰到了什么東西,還要假裝去了趟衛生間。然后借著燈光確定目標位置,最終為巧妙到手而沾沾自喜。
? 然后光著腳溜進臥室,躲在被窩里玩到凌晨,還要時不時的出來透口氣,擦擦手機屏幕上的水汽。最后充好電,再戀戀不舍地把手機放回原位置。
? 我和爸爸的手機成了關系要好的朋友,每個月還會偷偷給它充5塊錢的流量包,用來和我的小男朋友聊天,雖然每個月只有30兆,但足夠那時候的我們談談情、說說愛了。為此,我對它更加愛不釋手。
3.
? 進入高中后,假期常常是一個人住在外面上補習班。爸爸媽媽突然大發慈悲地給我買了部智能手機,還說主要是為了我的人身安全,其次就是讓我多和他們聯系,匯報生活和學習狀況,但讓我一定記得,不能貪玩。
? 或許是因為終于有了私人手機卻不知道干嘛,又或許是丟了男朋友沒人閑聊,我養成了每天給爸媽打個電話的習慣。
? 大概是因為這個習慣,媽媽在外人那里似乎更有話說了。
4.
? 高三的時候,回家的次數少了,也不再去補習,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學校。父母不用再擔心我的人身安全,手機被收回了。
? 人往往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所以我對手機那無限的欲望又都翻涌起來了。每每回家,都會抱著手機整天整天地看啊玩啊。
? 那是家庭矛盾爆發次數最多的階段,爸爸媽媽一致認為,如果我繼續這樣無節制地和手機抱團,早晚會葬送前程。我當時自認為是一個有分寸的人,所以對他們的言論和批評一并回避。
? 那也是我最焦躁的階段,整天在手機上發表低落的言論,聽那些無病呻吟的情歌。而我的低落情緒,從未得到解決。
? 意料之外的高考成績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我真的被手機害了嗎?我是太自信了。
5.
? 隨著大學錄取通知書來的,還有一張校園電話卡,我把它裝進了新換的手機里激活。收到的新消息顯示,每個月扣除39塊錢,會有8000+兆的流量和200分鐘的免費通話。我不禁干笑一聲,宿舍里有無線網絡,我也已經習慣和爸爸媽媽開視頻通話。每個月39塊錢,真是使不得。當年30兆可以省著用一個月,留著和最親愛的人聯系。如今幾千兆幾千兆的流量,又可以花費在哪些地方?又有多少是被浪費掉的呢?
? 從最開始的大哥大到如今幾十種品牌的智能機,手機變得越來越聰明,而我也從它們的一個朋友,轉變成它們的主人。手機對我的意義,逐漸開始工具化。除了每天和爸爸媽媽視頻通話,在社交群里接收領導安排指示,聽一下英語音頻,其他的活動我都盡量讓他們“回歸本真”,我還是相信,書信比郵件更能表達感情。
? 手機是讓我們不得不進入快生活的工具,但是只要我們想,它依然是最親密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