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斷舍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你內心的囤積欲》……,每次看完都一時興起扔一些東西。最近又看完《極簡》,書不是寫的最好,但總是有inspire和激勵作用,核心是關注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并為之留出最大心靈和物理空間。有興趣的可以看思維導圖。
于是又開始清理東西,減少購物,每天在家里找一些不需要的,壞了的東西扔掉,把淘寶購物車清空,東西大部分刪掉,小部分移入收藏夾(其實也完全可以刪除,心理安慰,我幾乎從來不看收藏夾),雙十一更是早早進入夢鄉,第二天還掙扎著想去看看有什么可買的,在海量的廣告和物品間迷失掉一個小時后,還是放棄了。
看完《極簡》有幾個想做的實驗,一個是朋友那了解的青絲行動,大學生公益組織發起的為癌癥患者捐發。雖然奔四路上白發叢生,但是現在我的頭發一定比未來所有時刻都健康,先開始蓄發再說。第二個是一年不購買衣服,從今年十一開始,內衣襪子這些不算,畢竟損耗品如果缺太影響生活。第三個我還沒有完全想好,就是書中所說的拿走生活中某樣物品多少天,看看是不是可以不需要擁有。應該有很多,哈哈,慢慢來想。
但是根本的那個價值觀,卻一直覺得找不到整塊的時間去靜下心來做,或者說太重要而沒法輕易去做,典型的拖延癥。今天去機場的路上最有成就感的是,把微信里關注的上百個公眾號減到9個,亂七八糟的一大堆群退出80%,囤app上癮的我努力刪了20個app,但還是有一大堆,可以繼續刪。家里堆積最多的:書,繪本,文具,衣服。書從去年年底開始刻意改用kindle,結果是,囤紙質書數量下降但沒有消失,但是電子書迅速攀升到好幾百本,有些沒下單也想找到電子版先放著,或者發送樣章以免忘記。對,囤積來自于萬一以后有用呢?還有就是生怕錯過,好文章生怕錯過,資訊生怕錯過,結果呢?我母上大人說得對,登登沒有那么多繪本的時候,我們天天看,現在妙妙魚反而讀的少了,因為書太多根本找不到,無論我整理的多整齊,她的小手拔也拔不出來。我自己的閱讀呢,雖然一年會讀好幾十本亂七八糟的書,多半泛泛而讀,急急忙忙,看完趕緊下一本,沒有吸收,整理,產出。昨晚和xy先生聊,他說最近覺得閱讀就是要精讀。是啊,人到中年,像我這樣無頭蒼蠅一樣為了愉悅和不焦慮而亂讀一通,效率的確是相當低下。
人到中年,最是沒有時間,心和時間都被割裂在各個不同的人物事件上,整理的需求,大約也是源于內心價值梳理的苛求,源于一個屬于自己時間空間的奢望。在這個焦慮恐慌不確定的時代,去蕪存菁,或許是內心平靜的唯一出路。而其中對于平凡的我,成長最簡單,成本最低,又最快樂的方式就是閱讀好書,人際分享,活在當下,專注價值。
20171113 于滬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