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要面臨多少次的選擇,小到今天我們吃點什么,大到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策。
有一年,法國的一家報社舉辦了一個有獎競答,其中有一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著火了,你選擇救哪一副畫?最終,獲得金獎的答案是,我選擇離門口最近的那一幅。所以說,選擇是一種智慧,而我們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選擇的結果。
有一位世界級的小提琴家在為人指導演奏時從來都不說話。每當學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后,他會親自再將這首曲子演奏一遍,讓學生從聆聽中學習自己的拉琴技巧。他總是說:“琴聲是最好的教育。”這位小提琴家在收新學生時,會要求學生當場表演一首曲子,算是給自己的見面禮,而他也要先檢查學生的功底,再給予分級。
這天,他收了一位新學生,琴聲一起,每個人都聽得目瞪口呆,這位學生表演得相當好,演奏的琴音有若天籟。學生演奏完畢,老師照樣拿著琴上前,但是這一次他把琴放到肩上,很久都沒有動。最后,小提琴家把琴從肩上拿了下來,并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滿臉笑容地走下臺。
這個舉動令所有人都感到詫異,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小提琴家說:“你們知道嗎?這個孩子拉得太好了,恐怕我沒有資格指導他。最起碼在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將是一種誤導。”
這會兒大家都明白了他寬闊的胸襟,頓時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送給學生,更送給這位小提琴家。
適時的選擇放下面子,就會聽到“高山流水”,就會品到“一蓑風雨任平生”的瀟灑,就會懂得用成熟的理智和舒展的胸懷去面對人生;懂得用大海的深邃儲藏清澈的心靈,淹沒生活帶來的沮喪和痛苦;懂得用藍天的廣博放飛愉悅的心情,享受生活賜予的幸福和快樂!
面子只是一種表面的尊嚴,過分維護這種尊嚴,往往是內心脆弱的表現,反而會在眾人面前迷失自我。真正自信的人,是不會去負擔這個沉重而虛榮的十字架的。他們正是在堅韌地、踏實地相信自己,實現著自己自身的價值。在生活中,要面子是我們許多人獲得簡單和快樂的最大障礙。
人生其實就是被選擇,如果你不好,就沒有人選擇你,你的選擇也是達不成的。有時候我們總是在糾結、怯懦,其實是因為心里沒有把握,你能獲得哪個選擇;或者你去努力了,你會失望,那個選擇并不存在。所以,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準備、足夠的能量,你是沒有什么選擇機會的。
越多人討厭你,你就越要喜歡自己。他們討厭你討厭得越徹底,你愛自己就要愛得充分。要知道,你對自己很重要,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癥”,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選擇無處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