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又一次夢回那間小房子,我就站在放貨那邊的窗子跟前,把窗戶關好,隨手收拾起貨架上的零食袋子。周圍有很多嘈雜的聲音,卻又恍如隔世都不那么真切,只有自己是又一次“真實的”回到過去……
順著村子的大路一直走,一進村口就能看見村中心的房子。它是兩邊用石頭泥沙砌起來的墻面,頂上用粗粗的大樹干搭滿,里面再鋪一層結實紙箱子,后來母親又用裝衛生紙的大袋子把整個頂和墻包了一遍。從外面看起來,就是很簡單的小房子。
讀書的時候,每次回家路上都是急吼吼的,看見房子時心才安穩下來,才能放慢腳步。
房子隔成兩間使用,一面住人做飯,一面放些貨架,架子上都是進回來的貨,都是些小孩吃的小零食,和家里常用的小東西,小房子就是村里的小賣部。
那會村里的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除了年輕的男人在農閑時出去打工,多數人都在村子里生活,一年到頭連趕集都少得可憐。
小房子就成了村里的人事攤,上山回來坐坐休息一會,去菜地摘菜時停留一陣,河里洗衣服時拉上兩句,還有幾個愛打麻將的女人,總會在墻一邊的大棗樹下湊一桌,女人們呱呱的笑聲此起彼伏。
我們村當時最不缺的就是水,然后就是水地多,不管哪個溝都有水壕。房子除了后面是住的人家,前邊和左邊都是水地,右邊是一條小路,路兩邊都是棗樹。
左邊的水地很多人種的都是玉米,收完玉米刨了玉米桿子,地上會留下一個個小坑,一個個小土疙瘩。
這一大片地就是我們小孩子的樂園,放學書包往家一丟,都聚集在這里玩。跳皮筋,跑城,打包,打八字,踢毽子,每個下午總會有幾場人手,玩得是滿頭大汗意猶未盡,當家長叫吃飯的聲音傳來時,還磨磨蹭蹭的舍不得走。
“飯熟了,快回來!”“再磨蹭,收拾蘭!”
孩子們才依依不舍的回家,還約好明天再來玩。種那幾塊地的人家年年春天要罵人,地被踩得結結實實,費老勁才能翻動。
我家很近,半分鐘不到就能跑回家,母親做飯很好吃的,她能把簡單的菜做得噴香。
夏天天氣太熱,家里不能做飯 。我家搭了一個露天的春鍋,連著一塊大大的石板,可以把菜板放在上面搟面切菜。
最喜歡吃煮玉米了。家里孩子多,母親每次都是煮一大鍋,水開后不久香甜的玉米味就傳出來,引得我們守在跟前,金黃的玉米一出鍋,太燒了手拿不住,我們都用一根筷子插進玉米芯里,邊吹氣邊吃,一連能吃兩個大玉米,其它配飯看也不看。
挨著春鍋這邊,就是那兩排長長的棗樹林。秋天,樹上總會結滿紅紅的大棗,惹得我們吞口水。
我家的棗樹都在我們那個渠里,放學我們就會跑上去,爬到樹上摘棗時,尤其是下過雨,還有有霜氣的清早,棗子就像摸了蜜似的超甜,吃得你滿嘴留香。
冬天一到,人更多是待在房子里。我家有一個很厲害的大火爐子,火旺了爐子通體通紅,烤紅薯烤土豆別提多美了。紅薯烤的皮焦里嫩流糖水,土豆烤得沙沙的特好吃。
我還把爐子蓋洗凈,把紅薯切成一片片的薄片,放在爐子上面烤,邊邊焦焦脆脆,偶爾的厚處甜甜糯糯。
小時候人都窮村子里沒幾臺電視,我家不知從哪弄回來個小電視,房子頂上栽著鐵絲網天線架,就能收兩個臺——榆林臺和貴州臺。
正趕上放《還珠格格》,一到晚上炕上地下滿滿的人,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感動時都悄悄抹眼淚,義憤填膺地罵電視上的壞人,廣告時你一言我一語拉劇情,儼然沒從電視劇里走出來。
白天是六小齡童演的《西游記》,那就是孩子們的天下了。一房子娃娃,跟著孫悟空去取經打妖怪,調皮的還學孫悟空的動作 惹的大家哈哈大笑。
很長一段時間里,小房子就是我們的世界,小村就是我們的眼界。
有次去鎮上考試,就像走到另一個世界,束手束腳但也新奇的很,還吃了有名氣的四十鋪羊肉面。
后來,小房子失火整修了一次,整體沒有大的變化。再后來,有的人不在了,有的人走了。最后,高速公路來了,小房子徹底消失了。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我早已不是曾經的那個女孩,小房子卻還活在女孩的記憶里,不止一兩次夢到,夢里我又回到那間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