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工學院“臘梅盛放”輔導員網絡思政團隊作品】
【韓飛】
秋風吹散暑氣,人間迎來新涼!
碧葉瑩潤,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這是處暑時分開得最香的玉簪花,美麗的外表之下卻藏著暗香,給人一種和平天然、超凡脫俗的天然美感。
池塘里的荷花多半都結成了果實,時光如水般流走,猶如紅顏消。唯有玉簪花香氣彌散周圍,浸潤美好人生。
世界就是這樣,會善待知足的人,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
聽著秋雨入眠,聞著玉簪花香,雖然憂郁,卻極其宜于回憶。
處暑至,秋風涼,玉簪香。
愿有人陪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且然渡秋,一切安好。
【王海云】
處暑天氣轉涼,秋蟲鳴階聲中,窗下陰處,有朵花風玉簪簪,飄散出幽香濃甜,點綴著夏末秋初的景致,她就是白玉簪。玉簪花是我國古典庭園中的常見花卉之一,因花朵形似古代女子的發簪而得名。玉簪花不管從花名還是花朵外形都散發著中國古典之美,花冰姿雪魄,葉裊裊綠云般相襯,花開靜寂無聲,不與百花斗艷,高情驚上界,卻能恬靜立凡塵,如同一位飽讀詩書的女子,安靜沉穩,腹有詩書氣自華。
【馮云平】
處暑出暑,酷熱漸歇,層云漸染,處暑以至,涼意漸生,秋意漸濃。處暑節氣,三伏已過,夕陽西下,涼風習習,閑步公園,瞥見玉簪花那閃爍的細美,一片花海,香氣淡然。池仙子宴留霞,醉里遺簪幻作花,碧葉瑩潤,清秀挺拔,花色如玉,芳香四溢。處暑至,天微涼,杯中云淡,心中風輕,一壺濁酒,知己相伴,閑坐輕談,最喜是玉簪。
【朱艷玲】
玉簪花,光花名就如此好聽,就別提她本身有多美、多迷人了,相傳她是代王母娘娘的小女兒下到凡間的玉花,她花色或白或紫,自帶仙氣,花型猶如古人美女頭飾玉簪,花姿優美飄逸,被稱作“江南第一花”,她冰清玉潔,常被戀人喜愛,她堅韌不屈,常為世人尊崇。
【張涵】
從立秋走到處暑,從酷熱侯來一絲清涼,學會聆聽自然的聲響,學會喚醒記憶中泥土的芬芳,二十四節氣不僅僅是某種知識,更是綿延的精神與現世的生命滋養!
處暑,實為“去”暑,于此日,狂躁安服,陰柔漸勝,歲月開始又一個輪回里的理性思索。 ?
玉簪,碧葉瑩潤,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玉簪墮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以形取名,以玉擬魂,秀外慧中,俏麗脫俗。
時間不只是一種速度,更是一種敏感和詩意,生命不只是一種孤獨,而是與天地共往來。
【安亞虹】
油綠的葉片,潔白的花苞,處暑時節的仙子玉簪盛開。本就舒適些的時節里清爽的綠和白的組合,更使人感到美好。
此時,學子們也即將迎來新的學期,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
玉簪喜陰涼,隔2到3年需要分株才能生長茂盛。
這讓我想到,曾有前輩告訴我,園藝種植和育人是一樣的道理,就是要了解植物的習行,在養育的過程中耐心呵護,及時修整,才能有好的收成。
玉簪有抗腫瘤作用,同時全株有毒,如何盡讓其發揮有利一面,那是一門藝術,思政工作同理。邊思考邊成長。
【周彤】
玉簪花,花瓣白潔如玉石,葉片微曲似帆船。無論是江南的溫潤氣候還是北方的嚴寒氣候,玉簪花都能生長、開花,它能默默汲取泥土中的養分,直到努力盛開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玉簪看似不起眼,卻是在慢慢積蓄力量,只等綻放的那一瞬間。人也是一樣,努力將過程做到極致,期待圓滿的結果。在等待結果的路途上也許花費很多時間,也許最后不盡如人意,但期待的過程足以讓人銘記。
【陸鑫婷】
處暑微涼,玉簪花期,
一株玉簪巧上枝頭,
花開勝雪,美得恰到好處。
宋朝詩人黃庭堅有詩云:“玉簪墜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夏日季節傍晚里的微風輕撫,它似一名恬靜的江南少女,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不與百花爭艷,一片素心迎秋。
【繆航】
“處暑之花”--玉簪花,在處暑季節綻放,未開花時形似古時候女子使用的玉簪,因此得名。花開時,葉子就像心臟的形狀,又寬大又碧綠,看著那翠綠色的大葉子,讓人產生一種寬和的感覺,同時花朵在樹葉中娉婷裊娜,多為純潔的白色,純粹干凈,顯得高潔而與眾不同,十分的高雅清麗,它出淤泥而不染,不向環境妥協,堅持蓬勃生長,所以玉簪花花語為清新脫俗、冰清玉潔、寧靜自然。思政課教師就像玉簪花一樣,要培養學生一種不畏艱難、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