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為中心,不是自私
以自我為中心,是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內在,而不是外在。這是個體化過程中自我覺察和個人發展的必要條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對伴侶敏感時,仍然保有對自身感受的覺察。所以是負責且坦誠與人接觸的人。
許多人誤以為促進親密感和整合的自我中心就是自私,自私是封閉,具有權利的立場,缺乏遠見。自私的人是與自己的形象建立關系,觸碰不到自我與他人的真實感受。自尊和耽溺都是自私的現象,并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的人把重心從自己內在轉移到別人身上,焦點在于別人能提供什么東西,因為自私的人缺乏重心,無法為自己做任何事情,于是關系陷入物化的控制,只為得到個人的利益。
以自我為中心不是自私。自私的人耽溺于自我的重要性,無法與人建立對話;以自我為中心、自主的人能對別人非常敏感,有所回應。自私是物化;以自我中心則產生親密感。自私是道德的用語,以自我為中心是定位的用語,兩者并不相同。
自尊
自尊會限制親密,每當人注意自尊時,就會重視自己的形象甚于分享自我。他們寧可是對的,而不是快樂的。自尊會加深權力爭奪,表現脆弱感的人就會放下自尊,更加袒露真實的自我。
耽溺
耽溺是過度投入某個特殊活動,想法或經驗。耽溺于活動的意識是活動比他人和情境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常常陷入重復的行為,無法自拔。由于耽溺會忽視互動,失去對別人的好奇,所以會妨礙關系。
摘自于 麥基卓? 黃煥祥
《懂得愛,在親密關系中成長》
這本書看了兩天,還沒有看完,文中有許多都值得我再次多看,尤其對文字的解釋,讓我更深刻的認識的,原來我只是單純的認識這幾個字而已,譬如自尊。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分析自尊,自尊會妨礙和他人接觸。我們從小到大都被教育,要自尊自愛,不能隨便的別人勾勾搭搭,在乎自己的言行舉止勝過其他一切。
從一個小學生開始吧,好好學習每一個文字,他們不只是我所理解的那樣。活到老學到老,這也是我該有的態度。這本書還需要多讀幾遍,寫一篇讀后感吧。
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