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外有多風光,或經歷了多少磨難,踏過千山萬水趕回老家的那一刻,聞到新鮮泥土的味道時,我就知道自己終于安全著落了。 ”
“我知道那種舒服,我認識這里的每塊石頭,這里的每塊石頭也認識我;我知道這里的每個角落,怎么被歲月堆積成現在這樣的光景,這里的每個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時間滋長出這樣的模樣。”
這兩段寫的還不錯。
“我反而覺得生才是問題,人學會站立,是任性地想脫離這土地,因此不斷向上攀爬,不斷抓取任何理由——欲望、理想、追求。然而,我們終究需要腳踏著黃土。在我看來,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許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任性。”
我覺得這段文字,寫的並不算出彩。讀起來也是很雞肋,索然無味。
所以,本來我是不想寫這篇的讀後感。但是要遵守遊戲規則,還是簡單陳述下我的一點兒看法。
這段文字,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樣子,其實也寫的挺任性。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和材料來支撐作者的觀點。
並不是反對文藝腔,而是帶有一廂情願地態度,無病呻吟,我基本上是不會接受的。
可能對於任性的理解和作者不同,所以,這段文字讀起來極為彆扭。
人學會站立,不是為了脫離土地,而是為了能夠頂天立地。
生除了索取所需,還貢獻所能。
太平淡的生活和很激烈的生活,哪個有好故事可以說?
今天頭疼,扼要寫幾句,依然不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