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看余華的書,來自于他珍藏版的《四月三日事件》。“寫作使我擁有了兩個人生,現實的和虛擬的,它們的關系就像是健康與疾病。當一個強大起來時,另一個必然會衰落下去。于是當我的人生越平乏之時,我的虛擬人生已經異常豐富了。”這是書背面余華的一段話,這不禁讓我有些好奇,一般人不都是因為有了現實的經歷,基于現實才能更加以幻想以此來創(chuàng)造虛擬世界的嗎?這有些顯得反常人之所想。于是,帶著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有著漆黑封面的書。
? 書的第一篇章便是《我膽小如鼠》,主人公楊高有著同寓言故事《杞人憂天》中的人一般的心境,但不同的是楊高或許還有家庭的原因存在。為此老師以他為比喻,為其命名:“這是我的老師告知我的,那時我還在讀小學,我記得是在秋天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老師朗讀到了“膽小如鼠”,他將舉著的教材擱下去,放到了自己的大腿旁,他說:
“什么叫膽小如鼠?即是說一私人膽量小的像老鼠一樣……這是一句成語……”
這一次他看到了我,他說:
“楊高。” ……
“怕狗的同學舉起手來。”
我舉起了手,我聽到了嘿嘿的笑聲,我看到班上的女同學都舉起了手,但是沒有一個男同學舉起了手。老師說: “擱下吧。” 我和女同學們擱下了手,老師不斷說:
“怕鵝的同學舉起手來。”
我還是舉起了手,我聽到了哄堂大笑,我才知道這一次只有我一私人舉起了手,這一次連女同學都不舉手了。我全面的同學都張大了嘴巴笑,只有我們的老師沒有笑,他使勁地敲了一會講臺,笑聲才被他敲了下去。他的眼睛看著前面,他沒有看著我,他說:
“擱下吧。”
只有我一人擱下了手。然后他的眼睛看著我了,他說:
“楊高。”
我站了起來,我看到他伸出了手,他的手指向了我,他說:
“例如楊高,他連鵝都害怕……” 說到這里,他停滯了一下,接著響亮地說:
“膽小如鼠說的即是楊高……”
楊高的母親從小諄諄教導:“不要去河邊否則你會被河水淹死的,不要去爬樹否則你會被摔死的,”諸如此類的話更是數不勝數。并對其宣揚:“我們家楊高是最老實巴交的,他聽話,勤快,讓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從來不到外面去闖禍,從來不和別人打架,就是罵人的話,我也從來沒有聽過……”
他的父親為他總結為:“他的膽子真是太小了,6歲的時候還不敢和別人說話,到了8歲還不敢一個人睡覺,10歲還不敢把身體靠在橋欄上,12歲了,還怕鵝……”,熱心的人們幫他追根溯源,得出結論乃為遺傳:“是從他的父親那里繼承的,他父親又是從他爺爺那里繼承的,他爺爺又是從爺爺的爺爺那里繼承的……”
然而楊高自認為自己是老實巴交的。面對班上的同學欺負他,女同學的嘲笑,老師的打比方,他都是供認不諱,但在他們的嘲笑聲中,也想要保留一絲尊嚴的他,面對鵝群,置身于危險之中,內心掙扎,不想因為跑掉而再次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作為讀者感受到了人內心深處隱藏的尊嚴與掙扎,不免有些壓抑,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無數的懸念,增加了對小說更濃厚的欲望,想著或許接下來楊高會大有改變,徹底翻身也不一定。
讀著讀著,我發(fā)現文章與我想的大相徑庭,主人公楊高因為同學在自己面前炫耀自己的爸爸或能咬斷釘子、或能抗多重、或能……并且向他提問:“那你爸爸能閉著眼睛開車嗎?”但眾所周知父親開的車從來沒有人愿意坐,因為別人3個小時能到的地方,父親要多上兩個小時乃至一倍的時間,爸爸知道后,為了使兒子有面子,在兒子的催促慫恿下閉著眼睛開了車,卻因當時的境況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與前面的拖拉機發(fā)生爭執(zhí),父親被打傷,到父親為了尊嚴報復,開車相撞,一失幾命。這樣悲慘的結果是我不曾想到的,楊高哭著在一旁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父親的生命流逝,回家了。那么真實卻又恍若隔世的幼年時光就這么過去了,或許是父親的死,讓楊高更加快速的成長,卻也一如既往地老實巴交的參加了工作。
工作之后的楊高,因為膽小,卻也知足常樂。從技術工變成了清潔工也未曾抱怨,反而更加認真的對待工作。這時他的身邊的呂前進恰好因為與他截然不同的性格,從清潔工變成了技術工。呂前進對他言傳身教:“拿著一把銼刀去找廠長,把銼刀插在廠長的桌子縫里,說你不愿意干清潔工,你要換一份工作。”“把車間里每天掃出來的垃圾倒到廠長家門口,不出三天,廠長就會將一把新鑰匙送到你的手里”……看著呂前進用他的至理名言“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收獲了崇拜、工作、工資、新房……楊高回答是:“我的工資雖然不高,但還好夠用,我家的房子雖然不大,但我和母親住,還是很寬敞。所以我既不需要加薪,也不需要新房子。”然而旁人不知道的是:作為勇士的呂前進,卻在黑夜之中,被并不存在的“強奸犯”楊高嚇破了膽,卻在事后一如往昔的吹噓著并不存在的一場戰(zhàn)斗和勇猛。
作為清潔工人,楊高掃地時,走路時,都會有人笑他,哪怕是他每天按時上下班,也會有人笑他。或笑他工作太認真;或笑他不偷奸耍滑;或笑他常年如一日的工作。其實,或許是因為他們工作總偷懶,上班總遲到,下班總早退吧!
作者以旁觀者的角度,用冷靜甚至冷漠的態(tài)度敘說著楊高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一股揮之不去的寒意,我不禁想問:“楊高膽小是否從出生就被注定了?”膽小不該被注定,但對于楊高來說,或許不能明確的肯定,卻與家庭原因有著揮之不去的關聯(lián)吧!膽小的人,一定會被人嘲笑嗎?其實不然,總有那么一些人因為自己的過錯,反而強加到別人身上進行嘲笑,此之謂無德。真的是“膽小的怕膽大的,膽大的怕不要命的”,“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嗎?”這個說法倒是有不少真實的印證,但不是每一個誠懇的人都如楊高一般,默默接受,也不是每一個膽大如呂前進的人都能爭取所有。感慨萬千的同時,在此呼吁大家:生活中其實沒有所謂天生膽大或膽小的人,只是生長環(huán)境不同,生活經歷有異,畢竟出生與家庭是不能選擇的,我們能做的是改變自己,或給予別人一些溫暖;善待他人,(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尊重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尊嚴不該被踐踏)或許不能改變什么,但至少不會增加傷害。多一分尊重,讓膽小不被注定!多一分溫暖,傳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