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硯藍
又到六一兒童節了,商家、游樂場和飯店老板們又可以狠狠地大賺一筆,小朋友們也一定收到了很多禮物,漂亮衣服啦,名牌跑鞋啦,小平板啦……游玩吃大餐自不必說,沒準兒還搶個大紅包呢。
這對倒金字塔式的家庭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可祖輩父輩跑細了腿精心挑選的禮物無外乎也就是這些,年年如此,沒啥新鮮感。
因為太容易得到,也太容易猜到,自然沒有太大的驚喜,也難說有多么珍惜。孩子的口味越來越叼,家長們也為送什么禮物而犯愁。那就聽聽我的建議——就送孩子一副擔子吧!
是的,你沒聽錯。量身定制,可大可小,放到孩子的小肩膀上。
為啥要給孩子幼小的肩膀上增加負擔呢,有多少心疼孫子孫女的老人連書包都舍不得放在孩子肩上呢!
我想,這些場景大家都經常見到:十歲上下的小子丫頭,揮著棒槌似的小胳膊,晃著圓滾滾的小肩膀,連蹦帶跳地走在前面,大聲催促著奶奶,身后跟著氣喘吁吁的白發老人——一手拎著水瓶子,一手提著滑板車,身后還背著個大書包。
一位年過六旬的鄰居大姐,前些天在住宅樓平臺上偶遇時,發現她走路一瘸一拐的。一問才知,是幾個月前被十一歲的孫女推倒,造成骨裂。雖經治療,依然行動不便。可是,我分明看到大姐的肩上背著一個粉色書包,手里還拎著孩子剛脫下來的外套。孩子不肯上樓,鄰居大姐只好守在大太陽底下陪伴。我們聊了很久,我感受到的是太多的無奈:老伴兒剛做了胃切除手術,自己心臟病也一年犯幾次,無奈兒子媳婦工作都忙,又要考職稱又要晉級沒時間,孫女上學放學補課還是學各種特長班,都得老兩口接送;無奈孩子學鋼琴,就要考十級啦,不能耽誤;無奈孩子寫作業得看著,一寫就寫到晚上十點多;無奈孫女挑食,不愛吃她媽媽做的飯,只能住在奶奶家里……
心疼這個無奈的老人,也心疼那個不懂事的孩子。老人為了兒女安心工作,承擔了本該兒女應當承擔的責任。一對把撫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全推給老人的父母,只能熏陶出心中只有自己,沒有擔當更不懂感恩的孩子!
而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不知道心疼父母,更不用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啦。一旦走向社會,沒有擔當,不懂感恩與回報,缺乏愛心和包容心等人格缺陷就會暴露無遺,成為事業進步的障礙,在人際交往中為人詬病。在家庭生活中,成為產生矛盾怨恨的根源。
不能說這些家長就不愛孩子,但愛的不當就是害!以愛的名義,包攬了一切孩子應當承擔的責任,以保護和心疼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得到鍛煉成長的機會。當有一天,孩子遇到問題就逃避,稍有失誤就把責任推給別人,無法面對生活的困境與挫折的時候,孩子也許不會感激祖輩父輩的無私奉獻,反倒會生出怨恨之心。
這首兒歌相信你也聽過: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
多好的兒歌呀!迎著朝陽,背著書包,自己去上學。要培養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懂感恩知回報的好孩子,就從讓孩子自己背書包開始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犯的錯勇于承認并且敢于承擔后果。慢慢的,孩子就會從中懂得父母的不易,心疼長輩的辛苦。有好吃的,別忙著往孩子嘴里送,先讓老人嘗一口,言傳身教,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課本。
我們小時候,從沒收到過什么生日節日禮物。放了學,要先去小棚子砸煤塊端柴火倒爐灰,然后才寫作業。家里包餃子,大一點的孩子搟皮兒,小一點的孩子擺餃子。無論長幼,孩子們都有自己那一份家務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從小就學會了承擔責任和團結協作,也從中懂得了父母的辛苦,學會了回報和感恩。
送孩子一副擔子吧,別擔心壓塌那副小肩膀。孩子的路還很漫長,給孩子一副擔子,磨礪出一副堅實的臂膀,才是走向廣闊人生的最好最大最實惠的禮物。敢問路在何方,路不只在腳下,路還在孩子有擔當的肩膀上。培養一個有擔當的未來棟梁,就從讓孩子自己背書包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