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鄙人在《簡書》上的一篇文章被大V《清華南都》轉載之后,閱讀量接近10w+。我也不是圣人,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是,就將這一好消息發到了朋友圈,希望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
意料之中,收貨了很多贊、鮮花與掌聲。同樣,也有一位朋友評論說:“這種東西太淺薄了,以后就不要發了。”
一句驚醒夢中人!我又仔細地審視下這篇文章,發現的確沒有太多深度,只是一種經驗分享而已。
我發現自從開通《簡書》之后,寫文章不再像以前那么肆意和隨性了。
以前,寫文章只管自己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多久寫一篇就寫一篇,不會在乎閱讀量、點贊量以及打賞。
現在,寫文章前總要思考一個問題:寫的文章別人喜不喜歡看?能不能上首頁?
其實,《簡書》上的文章看多了,特別是首頁上的文章看多了,你慢慢地也就悟出上首頁的門道了。
這些文章的主題基本可以概括為:屌絲逆襲類、經驗分享類、少年贏家類和情感獵奇類。
這些文章的題目抓人眼球、直戳心窩,既有激發大家情感共鳴的“痛點”,又有引起大家高度關注的“爆點”。
除此之外,排版方式也有一些基本模式。為了避免有批評別人之嫌,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那些文章了。
在過去的近二十天里,我嘗試著遵照以上方式寫了七八篇文章,其中有三篇被推上了首頁。
由此,剛好印證了我對文章上《簡書》首頁的規律把握。我一方面欣喜于自己的文章上了首頁,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另一方面卻又深感憂慮,如果所有的文章都按照以上套路寫,那一定不會產生影響后人、流傳深遠的文學作品。
當寫作變成了一種模式化的生產,文章變成了一種簡單復制品,文以載道的精神必將在世俗中沉淪。
寫文章的目的和價值在于記錄生活、分享感動、傳播真善。
愿我們寫文章時能夠不為寫文章而寫文章,多一些真情,少一點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