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在《九月》里寫道“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我想,我的九月是一個叫認真,一個叫堅持。
本來,一個沒心沒肺生活愉快的人,突然給自己換了一種模式,開始認真起來,還不知不覺進行了30天,感覺有些陌生也很踏實。
在九月,我寫下了自己新的期待。我想要找回來英語,每天開始練習聽說;喜歡寫下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堅持文字表達;享受讀書帶來的愉悅,計劃利用好時間多讀書。
喵喵說我寫的文章大多是三段式,無三不成禮,今天自然是從三個角度來記錄我在二班的這個九月。
英語學習者
因為很長日子沒有接觸英語了,九月一日那天突然頭腦發熱,決定開始學起來。聽說讀寫四項中,聽和說較弱,順手就在一個APP上報名了課程。
和另外兩個小伙伴組隊學習,英語聽說練習30天,每天至少半小時,共計21.5個小時,完成72節課,數據統計顯示學習效率從60升至95。
在二班學習班班和青青老師錄制的English Pop in 100 Days,還有Sarah的英語夜讀。
問題是,目前這樣的學習缺少檢測和反饋,十月需要定一個學習目標,尋求效果反饋。
寫作初學者
延續著之前的方式,以讀書和晨讀感悟作為打卡內容,九月里有25天是既占坑又種樹。
不是為了日更,也不存在壓力,樂此不疲地寫寫寫。每天會有各種念頭冒出來,記錄下自己當時的想法以及情緒,這樣每一天都有了痕跡,也能理清楚自己的思路。在這一過程中,開始逐漸能夠理解一點寫作書中提到的方法。
作為二班點評組成員,和可愛的搭檔們一起評選最佳,每天閱讀所有的打卡內容,發現寫作和閱讀雖然主觀,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客觀性。
讀書愛好者
利用早晚和白天的碎片時間,閱讀了5本書,3本是在下旬讀的,之前是在摸索自己的時間安排。
我是百靈鳥型的,早上大概能有二三個小時的時間,而且比較安靜,更適合讀書思考和寫字。跑步或者羽毛球時間調整到晚上。
除了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還開始跟著善老師讀《史記》,這是我之前不會碰的書,卻發現其中的樂趣。司馬先生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立意高遠,情節卻很生動。向持樞學習古文,發現越過文言文的障礙,古文也很有趣。
一個月的收獲
1.關于時間
人們為了八小時工作制付出了血淚的代價,只是為了爭取能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給自己。
每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提高效率和合理安排,不能拼時間的消耗。時間就在那兒,不用管理,需要管理的是我的行動。
減少想法和行動之間的環節。如果早上要看書的話,提前選好,放在書桌上,這樣不用糾結,可以節省早晨時間。
給自己規定期限,比如30分鐘完成今天的讀書感悟。讓自己盡快集中注意力,把閱讀收獲講出來,加深理解。
2.走出舒適區
大家常說生活有舒適區,其實閱讀也有舒適區。
大家往往更多閱讀自己原本喜歡的內容。比如有的人常常讀金庸,不愿讀魯迅。有人喜歡村上春樹,不愿讀莫言。
閱讀內容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你經常讀某一類的作品,會使自己比較“偏食”。我們可以不喜歡某類型的書,如果是因為不能而不愿意去閱讀,會比較遺憾,所以嘗試著閱讀陌生的類型。
也許讀過后,會發現以前不喜歡是因為不了解,也許閱讀了之后仍然不喜歡,但是有了更多的了解,畢竟沒有閱讀就沒有發言權。
3.保留希望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難受,很多路需要一個人走,而且只能一個人走,可能會有很多迷茫的時刻。這時心里可以保留一些希望,即使不熱愛這個世界,也可以熱愛生活。
我一直對雞湯的東西比較警惕,但是本身又是一個盲目樂觀者,所以對于生活依然有很多期待。
大家都有些迷茫,只要我們走在路上,會越來越明確自己的方向,會遇到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時間從不停歇,愿我們有未老未冷的理想,有剽悍的行動,在美麗的十月得到更多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