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老同學群,人不多,關系都很好。
前段時間,小牧爆照,都是我們讀書時候抓怕的瞬間,要不是她保留著,那時那刻早就成了過眼云煙。
我那張穿著粉絲毛衣,打底褲外面套短褲,低馬尾劉海別個花朵發卡的照片讓我直接閉上了眼睛。
大呼,那時候碩爺他爹是真的沒啥眼光啊。
我把這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同事毫不掩飾地來了一句,我還是喜歡現在的你。
當然,我也是!確切點說,是更加喜歡。
仔細看,那時候臉上明明洋溢著陽光與自信,那分明是狀態不錯的我。只是時間不同,我對試題的掌握程度發生了變化。
對,我覺得人生如同一份滿是試題的試卷,不同的年紀拿到不同的分數而已。
那時候的我拿到了23分,但那依然是我那時候拿到的最好分數。
那時候不懂裝扮,也正是爆痘的年紀,但熱衷閱讀和健身,非常積極地跟著我們那個小組織出游爬山打球跳健美操。
那時候不懂人情世故,交友但求真誠熱心,至此都可以毫無隔閡地嬉戲打鬧,開著無厘頭的玩笑,很自然地討論人生。
那時候沒錢,但一直做著還不錯的周末兼職,所以也不缺錢,至少可以很經常地與碩爺他爹異地互往,聊表思念。
那時候沒什么交際,大把的自由都用在了圖書館里,跟大學四年一樣,覺得時間真正屬于自己的時候要多用在真正喜歡的事情上。
那時候不是很懂愛情,也只是全憑單純不念利益付出真心,沒有柴米油鹽的浸染,也便換來十年相識,三年相知,五年相戀以至兩年婚姻攜手至今。
在23歲的年紀,讀著研究生,談著異地戀,交著一眾好友,賺著一點小錢,不勞父母掛念,自己自主自娛自樂,也是極其滿足。
盡管只是解決了人生試卷上的幾個小題,但那卻是我最好的狀態下能拿到的最好分數。
最重要的是,那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就是莊子所說的“絕對的自由”,做得都是自己喜歡的事,來往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人,毫無約束,亦無拘束。
盡管那只是一種自我感覺,但良好啊。
也有遺憾,那不正是人生嘛。
就像蔡康永說的: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他的話是勸我們及時行動,不要畏難,也就少些錯過。
我卻從中看到了——該做什么的時候就要做什么,也就少些人生的錯位感。
該專注于學習的時候去風花雪月了,真是到了談論愛情的時候發現,一顆貧乏的內心總無法覓得更高格局的感情,便遇人不淑。
該專注于提升內在美的時候過多關注外在美,發現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給自己更有品質的在外修飾。
忘記誰說過人生是有階段性的,也是有重點的。
我也一直認為不同年齡層次應該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主次分得清,也便有更清醒的人生規劃。
那時候,便覺每個階段都是最好的自己。
至少我這么覺得。
馬上三十了,23歲的時候沒有羨慕過三十的氣場,此時我也不會覺得23歲多么鮮艷欲滴,無論如何,直到閉眼那一刻,所有的時光都會經歷一遍。
它們就在那里,從未離去。
就像23的我覺得套裝古板,現在的我覺得運動裝有些隨意了。
那都是我,親自經歷過的,每個階段應該有的樣子。
當然,每個樣子也都是認真經營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