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我國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嚴重的睡眠問題。
“18世紀40年代,人類每晚的平均睡眠時間是八個小時多一點,但是現代社會我們每晚平均睡眠6.7、6.8小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馬特·沃克談到,“僅僅是70年之隔,我們的睡眠時間就有了如此驚人的減少。與那個時候相比,我們的睡眠時間減少了20%。”
對成年人而言,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減少睡眠的事物。例如,咖啡因讓人保持清醒,而酒精讓睡眠支離破碎,而且抑制做夢。盡管我們改善了睡眠條件,例如,從更好的床墊到無煙之家,但是這些被我們控制了的環境依然有可制造新的問題,沃克談到。
“其中一個問題,人們意識到可能會非常驚訝,那就是中央供暖和中央空調。當太陽落下后,氣溫迅速降低,太陽升起后,氣溫又回升。我們的身體期待這個完美的熱量的平靜期。然而我們所做卻使我們自身打亂了自然的衰減與循環,而正是它們向我們告訴我們該睡覺了,事實上它們也幫助我們入睡”。
其次則是科技。不只是人造的光,各種各樣帶有LED顯示屏能發出強大的藍光的設備都會影響睡眠。
夜晚,我們的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褪黑激素的荷爾蒙,它發出信號告訴我們何時應該睡覺,然而藍光讓褪黑激素的釋放產生間斷性的暫停。
技術同樣可以引起睡眠拖延。午夜的時候,我們會想,是不是應該發最后一封郵件了,或者是再看看Facebook呢。
而針對這些睡眠拖延,我們可以以現代早起運動的后代為自己補充辯言——是經濟的、社會的壓力讓我們工作多一些、睡眠少一些,正如包括唐納德·特朗普、巴拉克·奧巴馬和格麗特·撒切爾在內的那些著名的世界領袖,他們都聲稱每晚的睡眠時間為5小時或者更少。
但是,我們是否應該睡得更多一些呢,就像喬治·W·布什一樣,據說他晚上9點睡覺,并且要睡9個小時。
如果睡眠少于七個小時,則會出現健康問題,沃克教授說。
在這個發達的世界,每一種主要疾病都會足以我們致死:老年癡呆癥、癌癥、肥胖、糖尿病、焦慮、抑郁、自殺,而所有這些都與睡眠有著直接且必然的因果關系。
本文為編譯文章,原文題目為:The Worrying Effect of Working More and Sleeping Less,原文鏈接為:http://www.bbc.com/capital/story/20170707-the-worrying-effects-of-working-more-and-sleeping-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