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驢得水》一上映便吸引無數觀者的眼球,有人說電影打著喜劇的旗號卻有著太過悲劇的劇情,也有人說電影代表著一個時期人們生活的悲愴。我沒有去影院觀看(不是票價太高而是想看的那天萬達影院沒有上),也沒有在大家紛紛發著影評的時候湊上前觀看,發影評。其實,我喜歡一個人安靜的看電影,然后安靜的寫一寫文字,無關評論,只是某個人讓人突然想到了生活原來如此這般!
朋友在看完《驢得水》后,問我“張一曼為什么要自殺,有評論說是因為剪了頭發……所以才自殺的”。我說“怎么可能呢,長發在民國時代已經不再是什么時尚,再說頭發剪短了可以再長長”。“那又是什么呢”?
在我看來,張一曼的在劇中不算是悲情式的人物,可悲的是那些任意踐踏別人尊嚴卻不自知的人,是為了那些利益丟失了任性的人。張一曼是放蕩不羈,可是她沒有傷害任何人,你情我愿,兩廂情愿的事,你認真了那是你的事,我有選擇不的權利。劇中裴魁山對張一曼說:我喜歡,我想娶你,我想跟你過一輩子。因為那一刻他看到了張一曼的單純和美好,在陽光下唱著歌的張一曼真的最美的,連微笑也讓人喜歡。所以,裴魁山心動了,喜歡了,可他只是喜歡了張一曼,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說張一曼辜負了裴魁山的愛情。張一曼在電影中謊言的最后銅匠讓所有人罵張一曼的時候,裴魁山完全是恨,泄私憤式的恨,他罵張一曼,你還好意思挑三揀四,你在男人眼里就是公共廁所……你走到今天都是你活該。只有“你活該”這一句裴魁山罵對了,張一曼確實毀在了自己的手里。可是說“我喜歡你”的裴魁山就是個小人嘴臉,即便是沒有得到張一曼的喜歡,那又怎樣;即便是張一曼和銅匠睡了,那又怎樣;裴魁山你的喜歡沒有得到回應,就是你肆意傷害張一曼的理由嗎?在利益和自私面前,裴魁山就是不折不扣的小人,他沒有記著往昔的那些曾一起經歷的美好,都說日久生情,只能說日久見人心。所以,那一刻的張一曼是心酸的,欲哭無淚。
張一曼用身體留住銅匠第二天拍照。是的,她里滿足了自己的放蕩私欲又為大家學校換來了一個月3萬的補助,這算是喜劇還是悲劇?張一曼用身體換來的錢投資了學校設施,扯了新的布做校服,裴魁山每月都可以多拿六千塊錢……卻沒有人感激張一曼。因為每個人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那為什么不給張一曼更多些呢,就算是出賣肉體也有回報吧!
追求自由的張一曼女士,面對銅匠臨走時的歌聲是發自真心的笑,也許是在笑銅匠的傻,也許她是見多了虛情假意,面對銅匠的真覺的好笑!不管哪一種,我都覺的張一曼對銅匠即便沒有感情也是有好感的。她送了他一縷頭發,因為她見了太多的人,也見了太多的生活,卻沒有見過一傻男人。弟二次面對銅匠,校長為了讓銅匠走,讓張一曼為學校的生死存亡考慮的時候,張一曼違心地對銅匠說:“對我來說是個男的都行,……那天剛好來的是你……”然后銅匠走了,張一曼拿著她曾送給銅匠的頭發說“對不住啊,銅匠”,她并不想傷害這個很傻的男人,卻傷了。所以,后來銅匠回來了,他是來報復張一曼的,因為她騙了他。
可是,張一曼騙了什么呢?她沒有說“銅匠你必須愛我,對我動情”,她沒有,她說“好好回家過日子”。動情的是裴魁山,是銅匠,卻讓張一曼背負了罪責。這就好比現在的一夜情,一個出身體,一個出力,沒有誰欠誰!可到最后,你自己沒有管好那顆想太多的心,卻都覺的張一曼騙了你。可笑!
所以,最后,張一曼死了!她不是因為剪了頭發,變丑了。她的死是對生活的絕望,對人性的失望,那些她所期待美好太過遙遠。在所有人都為了利益暴露出本性的時候,張一曼用裝瘋賣傻來保護自己。孫佳被迫嫁給銅匠的時候她也去了,拿著她的鮮花,她的神情是迷茫的,因為那個和她一起生活的美好女孩也要被這社會丑惡所踐踏了!張一曼在那個被人任意踐踏,任意凌辱的環境中再一次淪落到了曾經逃離的那場生活。電影的最后,做好的校服,一聲槍響,張一曼又一次逃離了!她害怕在這個環境里失去了自由,在那場戲劇而又混亂的婚禮中,人們紛紛逃散,她說:“別踩我的花”可沒有人在意,花被踩壞了,就如她被人隨意踐踏,沒了尊嚴一樣。沒有人在意,沒有人在意!
裴魁山說:你不能以你自己的思想道德去約束我的個人利益。那么,你們又為什么拿自己的利益和私欲去綁架張一曼的自由?
張一曼,歲月風塵卻沒有厚待你!
聽風等你
人群中總是會和與自己相似的人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