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寶寶早起了十分鐘,然后一切都變得順暢:洗漱扎頭發不用慌里慌張,吃飯時墨跡也不怕,還能聊幾句。沒有“快點”“快點”的催促聲,沒有手忙腳亂,我們有條不紊的整理,出門時還不到7:20。
寶寶說:“這下媽媽不用騎那么快也行了!”
“就是啊,這樣多好。”
“不然很危險,媽媽也很累。”
“對呀,就早起十分鐘,感覺棒吧?”
“嗯!”
“那你記住這個感覺,以后每天都這樣好不好?”
“好!”
以前差不多都是7:30才能出門,每天早晨著急忙慌像打仗一樣。
總擔心她睡不夠,不舍得把她從床上拽起來,多睡一會兒是一會兒。
選擇賴床,早晨就會亂糟糟,大人的呵斥聲,寶寶的反抗聲此起彼伏;選擇提前十分鐘,整個早晨就可以變得如此從容。
今天寶寶終于體會到早起的好處,以前告訴她試一下她總是不肯。我想以后她能主動早起了。
因為:這種感覺實在太好了。
這種感覺就是內在驅動力,俗稱動機。一旦有了內在驅動力,早起就不再是問題,不用別人催促,這件事就會從“必須要做的事”變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如果每天都能這樣就更好了”。
我們為什么會有“自己想做的事”?因為“這件事做了以后感覺太好了”。人類這種趨利避害的生物,從娃娃開始就懂得強化練習自己的感覺,先嘗試,遇到感覺好的事就會一再重復,樂此不疲。
說說我自己吧。
我為什么要去打球?因為打完球出汗讓我酣暢淋漓,全身毛孔都透著舒服,更不用提有了進步受師傅表揚,得到鼓勵。累點兒算什么。
我為什么要看書?因為我想“竊取”寫作者的思想,碰到跟自己臭味相投的想法,那種共鳴讓人有說不出的快意,除了欣賞還是欣賞,除了贊嘆還是贊嘆。
我為什么要跟寶寶在一起?這個甜蜜的小負擔同學,一天不見就會想得要命。她讓我真累呀,可沒有她的日子,我再也不想過。
我為什么要寫東西?寫完東西剎那間的成就感也是無法言說,哪怕不能與人分享,它也是屬于我的寶貝。
我為什么要談戀愛?因為無論何時,想起曾經單純的悸動都會充滿了感恩。這個世界有這么美好的事讓我遇到,何其有幸。
我為什么要聽音樂?因為有些音樂會滲入骨髓,直達靈魂,常常使我身不由己,淚流滿面。
……
記住這一個個小小的美妙的感覺,不必意志堅定,無須一臉滄桑,我們可以輕松自然的幸福快樂。幸福并不遙遠,它近在咫尺。只要你伸開雙臂擁她入懷,她就屬于你。
因為生命就是一種體驗。
所不同的是,你安于現狀,可以體驗到平淡的幸福,你銳意進取,可以體驗到更高層次的幸福。而這些都無可厚非,全是自己的選擇。
最后還得說點兒別的,以保證事情的完整性。
哪怕幸福如此唾手可得,我們對這個事也不能掉以輕心。
不要以為經過努力奮斗做成了某件事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哪怕是很大的成功。沒有一勞永逸這回事,只是從一個低一點兒的平臺走到一個高一點兒的平臺,至于幸福與否,還得從長計議。
"mp?`Q?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