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總覺得,一定是杭州的高溫和糟糕空氣讓我對這里生出了離開的決心。當然也想過離開之后會不會想念,可一轉頭就安慰自己,離家讀書這么多年,不也就那樣嗎,安啦,都沒差。去了之后,什么雷朋戴起來啊,列國游起來啊,奢侈品買起來啊,法國餐廳吃起來啊。越想越激動,好像一下子檔次高了許多呢。什么勞什子月的思鄉情切,什么亂七八糟的魂夢相縈,就是剛淘寶了,沒生活費了,放假得回家了。
可是生活不易,不能輕敵大意。
1. Paris
第一次到巴黎的時候,我完全是被嚇壞的狀態。上飛機前一天剛拆線出的院,幾十個鐘頭以后,就以面黃肌瘦一副腎虛的樣子,拖著三個總重約等于體重的行李箱,出現在了萬惡的資本主義法蘭西。在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我在戴高樂的火車站找了家店,看了眼價格,一份夾了蔬菜和培根的長棍,八歐。當時絕對是“咬碎一口銀牙”,一狠心一跺腳,嘩一下給出去10歐,然后忽然忘記了買東西時的法語應該怎么說。
2. Rennes
從追趕第一班去雷村的火車一直到我下車為止,期間的經歷就是一部短篇小說,而且還是情節跌宕起伏高潮不斷的那種。至此之后,我深刻的認識到:種族歧視依舊存在,而且不僅僅局限于白人對其他人,還廣泛的存在于白人對中國人,黑人對中國人,法國人對中國人當中;外國人也不是和外教一樣,人人帶笑,國際人道主義泛濫。雖然之后的生活讓我知道,所有的社會的社會關系都是類似的,所有的社會的社會人之品質也是大同小異的,外國也有熱血大媽,中國人也有可能專宰同胞;可強大的第一印象讓我第一天就無法把這里和中國等同起來,當作自己的家,而僅僅能把它作為一個短暫的棲身之所,等待歸去的那天。那一刻我知道,作為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沒出息的傻冒,我的法國夢破滅了。下了火車,陽光刺眼。
想象中那種恍然如夢,因為夢想成真而幾欲落淚的場景倒是真的沒有出現,倒是恍然記得當時自己還罵了句娘。為什么?因為我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農村----法國第九大城市。
3.Rome
圣誕節假期去旅行。像是覺得自己終于要高大上了一把,咸魚和農奴馬上就要翻身。
選擇羅馬的原因絕對和“文科生”脫不了干系,總感覺歷史書上的地方我總得去看看不是,雖然歷史書都在我高考后被我白送給了來我家收可樂瓶和廢報紙的大叔,原因是因為大叔告訴我們,彩印的紙張不值錢,然后我老爹覺得與其以稱斤賣的方式辱沒了它辱沒了知識,倒不如白送,顯的寬懷。至于我,我覺得反正賽揚娜拉,與我無關了,隨它去了。扯遠了。
人生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扯淡,沒做攻略的窮屌還要充灑脫,毀掉旅行妥妥的。時間就不對,據說意大利要在夏天去,所以去許愿池遇見下雨天也就沒什么好抱怨的了。倒是可憐了其實挺美的許愿池,被我在朋友圈里賣的一文不值。去了斗獸場,還沒進去,就被搶了錢,也怪我愚昧,一聽外國人說大中華好,我就見到了親人一般,完全沒有了戒心。
可想而知,當時心情郁悶的肯定可以寫十首感懷詩,以抒發我內心的積郁。那時候心里多多少少還是感覺有些委屈的,語言不通,剛剛被人拿著刀威脅過,突如其來的害怕,讓旅行的愉悅和激動一掃而空,于是站在巍峨的斗獸場面前,我開始第一次無比強烈的認識到:自己異國他鄉漂流客的身份。不過話說回來,在歷史古跡面前,所有的我們,都顯得無力而渺小,哪怕是時間已經讓石頭斑駁沒有了棱角,也沒能減少這西方人類歷史上偉大杰作對我心靈的摧殘,不,震撼。
雖然,它看起來和河姆渡差不多的樣子。
3.Venice
神秘,浪漫,建造在海上的城市,棒子歐巴坐過貢多拉,再不去就被淹啦。
我稀里糊涂就去了威尼斯。去逛街的時候發現兩種奇怪的現象:有的店門口寫著,本店所有東西都產自威尼斯,不是中國貨,聽起來像是不怎么喜歡我們的口氣;有的店寫,歡迎使用銀聯卡,哇,好像很喜歡我們的樣子。進了一家看起來就很豪華的玻璃制品店。老板熱情洋溢的貼上來,一路跟隨。
我想著,要么就繼續看看東西,假裝不知道吧,這樣會不會比較不尷尬?
熱情好客的老板問,先生您來自哪里呢?
中國。
哦,中國人。太好了,您放心,這套玻璃餐具可以幫您郵寄回中國。
我回頭一看價格,8000歐。一萬頭羊駝碾軋著我的腦殼飛奔而過,快溜啊傻冒,窮的叮當響還想干什么?!嘩啦,一本本子遞到我面前。
您看,這是我們給之前來的中國客人的運貨單,看看看看,直接到上海,轉EMS,送到您家門口,絕對萬無一失!
我不太喜歡這個顏色。
沒問題!您想要什么顏色,什么款式,我們都可以做,保您滿意。他好像算到我要說什么,眼神中帶著一絲狡黠和自得。
完了,要原形畢露了怎么是好?沒事,我待幾天再走,到時候再來看。說了再見轉身就倉皇逃跑。出了門只有一個想法,回去淘寶。
4.Paris(2)
某天下課,一伙沒見過市面的人決定去一趟巴黎,來一次浪漫的旅行。累成狗一樣的在雷恩的小路上狂奔,就為了趕上去巴黎的火車。
可等我們真的到了鐵塔底下的時候,已經一秒鐘變成巴黎本地人。塔上踏下瘋狂拍照,可以想象:某個穿個臃腫的羽絨服還要裝出一副我不是觀光客,我見過大世面的樣子的傻X在鐵塔下面笑成了一朵菊花。
后來有一回送朋友回國,其余兩個是女生,典型白富美。為了安全起見,我要作為保鏢和拎包小弟隨時伺候。去了香街上幾乎每一家奢侈品店,回去的時候,左手右手掛了四五個碩大的帶logo的紙袋,在途徑好幾個十字路口時長達到十分鐘的路程中,我仿若進入無人之境一般的洋洋自得,好像一瞬間背后光芒萬丈,身后香車寶馬,金山銀山左右環繞,招搖過市,放蕩到大腦表面只剩下一絲皺紋。走在路上幾乎是要被圍觀的狀態,冷風吹開我的大衣鉆進我的腦殼,我才發現,完了,趕緊跑啊二貨!你現在完全就是貼著快來搶我快來輕撫樓主狗頭的移動ATM機啊,還不用密碼!等我跑到賓館,一身冷汗。
原來裝土豪也不容易,很有可能一不留神就昨天報紙上的同胞女留學生一樣,劫殺在大馬路上了。這種兔死狐悲的感覺,可能只有同在異鄉,我們才能了解吧。
5.Rennes(2)
逢年過節最是煩惱。
想想看,拿了20多年紅包,每年數錢的時候都開心的不得了,雖然其中超過二分之一時間段的紅包上交了國庫,根本沒有數清楚有多少個偉人的頭像。我還記得去年最后一天,一大早折騰著就起床,穿的人模狗樣,還整個發型。
想想,還是給母親大人打個電話,慰問一下,顯示顯示我的友好態度,如果有可能的話,紅包可以考慮先寄存在她處,給她熱熱手。
五分鐘后,毅然決然的掛掉電話,這什么態度,說著說著還哭起來了,一個哭不夠,還扯著她媽媽也在電話那邊哭了,荒唐,胡鬧!越想越氣憤,趕緊拉上門簾,躲進廁所,蹲在前一天剛剛刷過的馬桶上,點了根煙,緩緩。一下子沒有控制好火候,熏的我啊,一臉的眼淚水兒。
細想想,杭州是擠,好歹出門有車;杭州也臟,好歹沒人隨地大小便;杭州是人多,好歹東西便宜。一出一進,算是明白了,什么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好擠好吵好快活。晚上大家吃飯的時候,春晚連帶著重播看了兩遍,明顯突出了留學生生活的乏味和無趣,往年不怎么愛的東西,現在竟然覺得聽聽也好。挺諷刺不是。
日子也過了這么久了,才發現,其實蝸牛和田螺一個味兒。其實法國女郎和中國妹紙生理構造沒有什么區別。其實法國帥哥遠遠沒有中國宅男干凈清爽。其實紅酒也不是只有拉菲,香水也不止有香奈兒。其實其實,其實其實。夢里的法蘭西,美好,卻沒有醒來的大中華愜意。庸俗如我,也更愿意把喝下午茶的時間,用來睡大覺。還有啊,我還更喜歡家鄉的蜜餞更勝于這里的少女酥胸。這里的中國餐廳到處都有,中國制造也滿地都是,甚至連東北腔也可以在地鐵上聽見。可是這里終歸不是我家,這里沒有食品添加劑也沒有毒副產品,這里沒有霧霾也沒有污染,這里再美,卻不能稱之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