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妞。
本文985字,閱讀需要3分鐘。
圖片來自網絡。
收到一個包裹,盒子上的話很有意思。
窮有多可怕,可怕到只有一個字。
最近有一個詞很火,就是隱形貧窮人群
在百度詞條上是這么解釋這個新名詞的:
所謂“隱形的貧困人口”,大部分人月入一萬多,但在護膚、穿衣、飲食上毫不吝嗇——穿著3000塊的西裝,敷著100塊一片的面膜,吃著來自智利葡萄界的香奈兒,租著6500塊帶落地窗的大房子。
所以,所謂“隱形貧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費不節制所造成的——
不是沒有錢,只是花得多而已。
這種人最重要的不是投資理財,而是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生活品質,同時去提高收入,如果有少量儲蓄也只建議投資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遠離中高風險。
理財一要看眼光,二更要忍受得了長期的等待甚至寂寞。
但是誰都想改善當前的生活水平。
今天消費明天的錢。
這句話促進了信貸事業的大幅增長。當下這股金融創新的勁頭鼓勵了年輕人,正是因為在消費領域有了芝麻信用、京東白條、各色小額消費貸,才“不動聲色”地推動了超前消費。現在的大多數人都很習慣透支明天的錢來付今天的賬單。
別人都換了個蘋果X,所以我也想要。
某某買了個包包,所以我也要。
某某買了豪車,所以我也要。
某某去哪里旅游了,所以我也要。
某某給娃報了高端教育班,所以我也想要。
“我是為了看起來富一點,才窮下來的”
欲望是無止境的。
人一生的收入和支出通常如下圖這樣的曲線。
對于20-40歲人的家庭來說:未來的開支會隨著小孩誕生、房貸等逐步增加支出。
如果只是靠工作固定收入的現金流,透支消費明天的行為是極其危險的。
因為你的工作固定收入并不能保證一直一直上升。
當我們的需求無止境的增加,又無法長期滿足最終導致嚴重的收支不平衡或者心態失衡,最后只能把投資的錢拿出來消費掉。
原文中此處為鏈接,暫不支持采集
我們說理財,有一句是反復提到的,理財要用閑置資金。
從經濟角度上來講,因為只有閑置資金才能耐受長期投資。
如果支出超出收入,錢隨時需要被用掉。
如果當你的現金流為負時(支出>穩定收入),投資對波動的承受能力幾乎為0。
比如第二天要還信用卡,只能把手上的股票拋出。
所以不要貸款炒股,投資的心態就會變的極差,幾乎經不起一點點的波動。
而閑置資金,就可以慢慢做T,減低成本,慢慢換倉,慢慢等。
我們不是沒有好的投資眼光,也不是選不出牛股,而是往往等不到股價上漲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