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親子溝通要建立在平等,互動和良好感情的基礎之上,要做母子,先做朋友,朋友之間講究的是地位平等,志同道合,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庸,而是獨立的個體,所以要充分尊重孩子,照顧到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二點,親子溝通是雙向的,并不是一方講,一方只能聽,在親子溝通過程中,傾聽孩子的心聲更重要。如今的孩子表達的欲望一般比較強烈,請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次不是那么認真的聊天吧,請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講話,讓其充分表達自己看似無意的聊天,其實包含著孩子生活、學習上的大量信息,而這正是了解孩子真實想法的最佳途徑。
第三點,親子溝通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礎上,孩子才會向你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在傾聽之時,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如親子在談論理想時,孩子可能并沒有當科學家、醫生的目標,而是想做一名快遞員。這時,請不要打斷他們,更不要訓斥他們。
你愿意聽到的是孩子真實的想法,而不是替他去設定一個高大上的理想。比如你可以跟他說,當快遞員可以讓人們按時收到自己網上購買的物品,社會貢獻很大,你看,人人平等的觀念無處不在。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要一以貫。借此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擔當與責任。
第四點,親子溝通要有共同話題。共同的興趣愛好是對話的基礎。如現在的孩子往往有1—2個特長,家長要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如親子可以通過經常切磋棋藝、琴藝等,這樣既發展了特長,又促進了感情。我女兒象棋啟蒙是由我完成的,過去的幾年,我們每天都會有幾場對弈。漸漸地,我從她的象棋老師淪為他的手下敗將,可我打心眼里是歡喜的。
第五點,親子溝通要注重有效性與時機把握。你對孩子的贊賞也好,批評也罷,一定要有的放矢。無原則的贊賞就是忽悠和欺騙。一個勁的“你好棒”,反而會帶來孩子“我哪里棒了”的疑問和錯覺。溝通時要注意把握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在孩子犯錯時,要立即指出,而不要等待。時間過去太久,再去糾正,效果自然就會大打折扣。
親子溝通也有不少禁區:
第一,傷害孩子自尊的話永遠不要說。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往往易怒。覺得多么簡單的問題,孩子怎么就學不會?一不小心就說出了“笨蛋”“不爭氣”一類的話。世界上沒有生而知之者,全都是學而知之者。對待孩子的學習,要有持久戰的準備。正如《中庸》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第二,切記不要對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比如有時家長會說出,“咱家全靠你了”“我以后就靠你了”諸如此類的話。你想,孩子畢竟還小,她還很脆弱,這些責任全都是其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任何時候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家長信心足,孩子才會更自信。如果小時候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性格上也容易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