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爆款文的誕生,我可能做對了哪幾件事?(上篇)

昨天,2016年11月16日,應該是我寫作生涯中的第一個小高潮。我的文章《你喜歡現在的你嗎?——寫在31歲生日這一天》霸占簡書首頁熱門第一位,一整天。具體的數據如下:

2天時間,現在閱讀數13000+,評論數600+,點贊數700+,打賞13人。

我的簡書粉絲數從150猛增至500+,連帶效應我的微信粉絲數翻了3倍。

有3個超級大號私信要轉我的文章,這其中包括“清華南都”,微博粉絲300萬+。

因為大號的轉載還在排期,所以,也許真正的爆發,還在積蓄中。

被爆款驚到!


昨天一整天,我幾乎一刻不停地在回復讀者的評論、私信和打賞,毫無夸張。人生第一次,稍微嘗試了下一夜爆紅的感覺。雖然我現在依然是個粉絲不過千的小小咖。

感受一下現場的混亂場面,一刻不停回復。每一次刷新進來,都是幾十條新消息。特別讓我感動的,不是上首頁,不是閱讀數,恰恰是這些讀者的留言,那么大段大段地評論和傾訴,讓我知道,它們是真的覺得,這篇文章不錯。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冷靜下來仔細回想,我做對了哪些事情?哪些是無心插柳,哪些是稍微布局過。我把它寫下來,希望給愛寫作的人分享,也算是給這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做個總結。

(需要澄清的是,如果你看到我說某些方面是刻意這么寫,似乎是在迎合讀者。請不要誤解我,我寫的時候是完全真誠的,只不過這篇文章是馬后炮來當成案例分析而已。)

話題點:不蹭熱點,但有些話題長年累月都是熱點

我挺討厭蹭熱點的,一方面是自己水平不夠,寫不出新意,一方面覺得那種文章真的意義不大,大多數都是在制造信息垃圾。

我這篇文章的初衷,確實只是寫給我自己看的,大家那么有共鳴,是我完全始料未及的。我從600多條評論回復過來,發現其實這篇文章切中了以下這幾個話題點:

北漂,工作瓶頸,跳槽轉行,職業困境,心靈成長等。當然,我列的6個點:清零,自省,好奇,勇敢,焦慮,去拼。這6個點本身也是自帶話題,因為大部分人都缺失。

雖然我經常跟別人說,一篇文章你要寫一個明確主題,多個主題容易顧此失彼。但是我這篇文章就是多個主題雜糅,但是它們又通過我的背景故事,一個活生生的案例串聯起來,共同說明了一個關于“成長”的大話題。

大家能從中得到的是,我上述說的那些話題點,每一個都可以單獨拿出來,拆成好幾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去寫,都是自帶熱點的話題。當然,你要有足夠特別的故事支撐,不要變成純雞湯。

用戶思維:個人生活感悟,如何寫到讀者心坎里

個人生活感悟,是練習寫作最容易切入的體裁,也是幾乎人人可以寫的。但是,這么私人化的寫作,怎么才能讓素未謀面的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呢。

我在分享寫作方法的時候,常常說要有用戶思維,一篇文章你要寫給誰看。但是,特別遺憾,這篇文章我在寫的時候,并沒有特別明確的用戶的概念,我只是寫給我自己看的。

現在回過頭來分析,我想,大概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嘗試,可以讓私人化寫作更大眾化:

1.對你自己的故事,只描述關鍵部分,不要事無巨細,也不要長篇大論。讓故事只作為一個背景存在,而且最好在開頭交代好,既吊起讀者胃口,又利落,不影響你后面的論述。

2.寫情感共性,且要發表觀點。沉浸在自己的小情小調里,就不要奢望太多人共鳴了。比如寫自己分手了,因為什么原因,我特別傷心,反復追問為什么他不愛我呢。——這樣的感悟一方面你傷心跟別人沒關系,一方面你只提供了傾訴,沒有提供你的思考和結論。這樣對別人就沒有價值。哪怕你的觀點很普通,也要試著提煉升華總結。

3.不要總是正能量,偶爾來點負能量。一個有血有肉,有哭有笑的人,才真實可愛。只會笑和正能量的人,可能打了8斤玻尿酸。所以,在正能量中,加入一些負面的情緒,顯得更真實。比如我的6個小標題,有5個是正面的,但“焦慮”這個詞就是完全負面的。

產品思維+編輯思維:避免寫成普通雞湯的小秘訣

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可怕,哈哈。編輯的經歷,讓我在遣詞造句,字斟句酌上經過專業訓練。產品經理的3年,讓我時刻保持:不走尋常路,作出特色,與眾不同的警覺。這倆真的是絕配,哈~

我承認我寫了一篇雞湯文,但它不是一碗讓你反胃的雞湯。

一般雞湯文的主題也就那幾個,我文章中的:清零,自省,好奇,勇敢,焦慮,去拼。這六點,也是被寫爛了的。分分鐘有一些老掉牙的詞句,我隨便寫一寫,你們千萬別掉坑里。

? ? ? ? ? ? ? ? ? ? ?(下面是坑,別跳)

清零:一般叫做斷舍離,人生只有不斷地舍棄自己不想要的,才能讓自己周圍圍繞的都是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事物,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積極向上,沒有負擔,輕裝上路。——看,這樣的句子你是不是看了很多。

自省: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噗,看到這句,好辣眼睛。

好奇:一般常用的詞是:好奇心。可能你會寫:有個電影叫好奇害死貓,但生活中好奇很重要,布拉布拉布拉——也是很老的梗啊。

勇敢:一般你可能會用:勇氣。愛真的需要勇氣嘛?——翻白眼

焦慮:等等,你馬上要把喬任梁事件搬出來說嗎,求求你。

去拼:一般人會用“努力”“奮斗”“行動”等詞語。當然也有一堆名言警句等著你。從選擇核心詞的時候,你可能就敗了。

——好了,毒舌時間結束。我稍微總結一下怎樣熬一碗與眾不同的高湯吧:

1.對于老生常談的話題,用一些特別一點的同義詞代替,使用更動感(努力——去拼),更簡潔(好奇心——好奇),更有畫面感(斷舍離——清零)的詞。讓別人至少有新鮮感。

2.把你的好詞好句摘抄本丟掉,或者是把那些句子做細微改動。讓它與眾不同。

“這時候最好的方式不是僅僅承認焦慮的客觀存在,而是退而結網,立刻行動”——這句其實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但是我只用了半句,非常利落,但你又完全明白意思,還有點與眾不同。

3.把你的思考拔高一層,學會否定。

說到“勇氣”“勇敢”——你肯定想到的是魄力啊,膽量啊,膽識啊,這些同義詞。但是,要是這么寫,就太俗了。那先試著否定,如果勇氣不等于膽量,那可能是什么。膽量的反義詞大概是縝密嚴謹的思維?ok,那勇氣有沒有可能跟它的反義詞產生連接?

“勇敢絕不是這樣的莽漢行為,它恰恰源于內心無比篤定,信念無比牢固,對自己內心的訴求無比了解。”——我文章中是這樣解釋勇敢這個詞的。先不管它是否準確,至少看起來不太一樣?思想更拔高了些吧?

4.好雞湯的標配是特別真誠的故事。

寫作的人就不要想著自己還有什么隱私了,完全把自己剖開,挖心給讀者看,讀者還不一定買帳呢,哈哈。開玩笑啦。

我文章中6個小標題,前5個都配了一個微型故事。故事可以是真實的故事,比如二狗與柿子,也可以是生活中現象的集合,比如講到這個社會信息嘈雜的7句話,是7個故事。

我是特別真誠,特別接底氣,特別鋪開地去講這些故事,而不是泛泛而談。故事在幫我營造特別好的氛圍,帶動讀者的情緒。


不知不覺,這篇文章就已經寫了快3000字,剎不住閘了,哈哈。感覺我似乎可以專門開個班來講。

決定把這篇文章分成上下兩篇,上篇講的是如何找話題,如何把老掉牙的話題寫出新意,雞湯熬成高湯,從而引起讀者共鳴。

下篇我會講3個方面:

1.我常用的講故事的方法,怎樣能講好一個故事。

2.那篇爆文在文章的結構、邏輯、語言和文字方面,我是怎樣刻意考究的。哪些方法你可以馬上拿來用。

3.保持簡書首頁熱門第一,一整天。要怎樣把握節奏和渠道。

如果還想看下一篇,請給我打賞或評論吧~~寫得也蠻累的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