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做了一件事,修改了聽見山川的一個小群名字,原來是聽見鳥鳴早起群,現在是,聽見鳥鳴,成長者群。
內容依然是鼓勵早起和成長,但意義又衍生開來,那就是終生成長。
是的,愿我們終生成長,從工作,生活,娛樂,還有學習中不斷成長。
在學校時,就算是好學生,也不一定那么熱愛學習,為何?大多是為了考試而讀書,不是真正享受并且成長,也許有的成了一方學霸,有的則成了所謂的學渣。
學習成績似乎是驗證成長的唯一標準,我們只有一個尺度來證明我們生命的價值。
只有學校是這樣么?
工作,生活,甚至娛樂不也是如此?
在單位里,要拿出業績來,銷售業績,或者各種評定成績。上司的肯定多來自績效考核,還有通過論文數量和完成指標來表示你在工作上的價值。
生活,買房?買車?還有結婚,生娃,哪個不是用結果,績效來表明價值和成長?
甚至娛樂。
打牌要成績,看書要數量,旅行了,還得看走過多少個城市,看戲看過多少經典大戲等等。
學習就更不用提了,工作了還得學習,考職稱,考在職研究生,學習各種課程,考取各種證件,有沒有看見,如今最火熱的是什么?是公開課,各種各樣的課程很受歡迎。如果能夠有證證明自己的學業就更加完美了。
我們也許從中看到不同的方面,消極面是,我們必須用一個個成果才能證明生命的存在價值,似乎沒有房,車,職稱,還有各種證書就無法證明自己曾經活過。生命本身似乎不能證明自己,有彼此相愛的人,有真誠付出的親人,朋友,有摯愛的事業,還有無比喜歡的生活等。
?有我們熱愛的美文,藝術,這些都似乎是生活必需品之外才能享受的,并不能解決內心的價值饑渴。
我們如饑餓的人一樣,需要不斷進食,補充營養才能?讓自己不擔心明天的來臨。而那些美好的景色都只能饑餓之后的事情。
也許,我們也可以看看積極面,那就是人生在世,我們總是想要追尋點什么,不想白白度過,希望有所成就,也許一開始因為太過饑渴,樣子不太好看,囫圇吞棗,不顧美麗和精致全部都要吸收。用數量來表明成果,但我們就會放慢腳步,感受從前慢,因為這就好比人生一樣。
?人生是怎樣的?
上回曾說,人生有生發也有斂降,從生發開始,不斷往前沖,上揚,用更多的嘗試和上升來證明自己。到后來呢,就越來越明白自己,于是慢了下來,感受自己內心的覺知,循著這條明確的路,慢慢走,也開始懂得欣賞風景,攜手相愛的人一起了。這個時候,也許是最自然,最接近本心和天地的時候吧。似乎是在下降了,卻又是回歸和投入的時刻。
而更多人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從急切的,工業革命到互聯網革命大時代,我們身在其中,不得不被裹挾,
事事追求領先一步,學業求新求成績,工作求高位,求創業,求風口。,一刻不得閑,生怕落后的狀態,到如今,事事不過如此,都經歷過后,還是得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
這個狀態究竟是什么?
聽見鳥鳴,終生成長。
鳥鳴是早起,我們終究還是需要早點醒來,不是為了敲卡,而是為了更多感受天地人之間的關系,并且有更多體悟內心和世界的時間。我們依然是需要成長的,只是這成長并未一味是社會上承認的那種成長,而是內心和世界交融的成長,是一種智慧圓融,還有人生的通達,這種成長只交代給自己。
看起來,沒有太多明顯的證明,一張張證書和看得見的房子。但是這成長每每在人生的關口會幫到我們。
比如心靈的成長,日常修為讓我們知道人生苦樂,在真的考驗來臨時,包括失業,落榜,家庭不幸,生活艱辛,我們依然可以坦然面對,不怒不燥,悠然處之。甚至愈挫愈強。
好比那個被人們屢屢稱道的王陽明先生,心學智慧正是在一次次挫折中,越發明潤通達并傳播開來。
又好像那些歷經各種磨難而成就的作家,學者,企業家等。
又比如身體的成長,我們不太善待自己的身體,又渴望著健康,為了工作,家庭或者娛樂,都會拋卻對身體的關注。
可是,通過冥想,健身,還有學醫, 都可以對身體有一個更深的了解,才發現我們一直都對他們太過隨意和冷漠。只要多關注一些,就好像關照外在世界一樣,他們就會善待我們。
這些并沒有成績單,但是會讓我們在小病時能夠從容,大病時能夠接納和同行,最終還能讓我們長壽。
還有很多藝術,技能以及社會層面的成長。
最近因為一些原因,關注了自考科目,以及老年大學的科目。發現自考科目多和專業以及社會層面有關,如果想要在社會,人群中不脫節,最好能夠多成長學習一些。比如區域經濟,法醫,小語種,以及社區護理等等,這些都是和社會緊密聯系,體現自己價值的部分,也許沒有要求這個成績單才能行走社會。但是學習他們會讓我們更多的感受人群,投入社會生活。他人不是地獄,他人就是我。
老年大學的科目,則更多修身養性,醫療保健系最受歡迎,似乎年紀大了才更懂得身體的可貴,可是養生文化也是備受關注的。同時還有些科目,包括文史文藝系,如何寫回憶錄,如何書法,音樂,舞蹈種種,還有家政系,如何烹飪,做整理,女紅等。
在老年大學的科目中,就更加關注內心了,養生和養心,對社會的關注可能有,但更多是回憶為主。是不是就不關注他人的目光,無所謂成績了?其實是從自身映照他們了吧,回到自我的成長,雖然進入人生下半場,卻依然在人生的路上成長。學習曾經忙于社會生活,忽略的內心愛好。
這個時候的學習,應該是最少功利心的,完全為了當下的收獲和內心喜悅。
然后,就算是成人教育,老年學習,依然有太多的人,急于獲得肯定,學習自考必須一個個證書的考,學習養生,必須一個個穴位的到位,一門門課過。最后呢,比如把自己的問題立即解決了,才算放過自己和老師。
?我們已經習慣了結果來證明自己,卻放棄了一個在路上成長的喜悅和成就感。其實成績和成就的差異是什么
也許就是,一個是眼中是有固定的成績,另一個則是時間更長遠,追求長久的收獲,不是一時的成績,這種收獲也許會更大,也可能會有驚喜。
??我們渴望終生成長,無論是在網絡上上公開課,或者人群中學習藝術史,科學知識,又或者干脆去學校繼續進修等等。
成長的意義就在成長本身,心靈成長,身體成長,頭腦知識的成長,這些都是生命的體現,我們沒有在活著的時候就開始退化,而是不斷的讓生命靈動起來。
?也許我們可以像一棵大樹一樣,準備著長長久久的年輪,朝著一個方向,在陽光雨露,風霜雪雨中成長,看過人間草木百態,用生命來證明自己,而非成績單來證明自己。
聽見鳥鳴,終生成長。
本文王小馬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