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霖霆】
我是2006年參加的高考。05年也參加過一次,很顯然,那是失敗的一次,我毫無懸念的選擇了復讀。
那時對高考,上大學有一股執念。我有一種想要逃離的想法。逃離永遠干不完的農活、逃離說東家道西家的聊天氛圍、逃離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爸媽永遠在田地里干著農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紅薯,收獲了,留下一些自己食用,其余的賣掉換錢。換得的錢除了節儉的家用,其余用于我們上學的學費。
大學已經開始自費,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但是我的父母對孩子們上大學也有一股執念。他們始終相信,只有考上大學,才有出息,才不會重蹈他們的生活,才能過得更好。
我與他們的目的并不一樣,但目標是一樣的,結果是一樣的。所以行動是一樣的。
高中三年,我過得壓抑、自卑,一次次從絕望里重生。我并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也不是一個特別勤奮、吃苦的孩子。但是爸爸說我不笨,努力一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我也自認為我有很好的悟性,接受知識很慢,但是一旦接收就不會忘記,刻在腦子里。
所以我會總結很多學習方法,也很努力的去理解、記憶知識點,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因為要保持不偏科,我的總成績始終是中上的,沒有出彩的機會,也不擔心會落在后面。
直到現在,我才知道,保持不偏科是有多難,同時也是最不利于發揮個人天賦的。因為每個人都有擅長的學科。但是我既不可以肆無忌憚的耗費時間在我喜歡的學科,又要硬著頭皮、苦著腦袋去理解那些枯燥的我永遠無法領會的學科。這就是高考,每個學科都有分值分布,而我只是一個一心想要上大學的乖乖女、膽小鬼,背負著很多期望,我不敢造次。
高四,高三復讀的時候,我們這樣稱呼自己的年級。高四的壓力特別大,可謂是背水一戰。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又總覺得進步甚微。似乎在壓榨自己的最后那一點悟性。
即使這樣,校園里還是有很多風云事件。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身體日漸成熟,荷爾蒙分泌旺盛。有時會聽到幫派的傳聞,說某某幫和某某幫在校外的麥田里打了一架,有人被開除了,家長哭的死去活來。聽到最多的是誰誰喜歡誰誰,誰誰是誰的干妹妹,誰誰跟誰誰是一對兒。
有很多人為了方便會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有的為了方便學習,有的為了方便做點別的事。學校是反對這樣的事的,校方以耽誤學習為名會組織班主任去查房,有一個有查房經驗的語文老師在班里給我們調侃了他的查房經歷,那嘴臉像極了掃黃警察。
也會有那么一兩對兒愛的轟轟烈烈,滿城風雨,情書、小禮物滿天飛。
這一切與高考形成強烈的對比,似乎在做著反抗,但也許只是人的動物屬性。
這一切于我都是別人的故事,我過得清心寡欲,好像道觀里的道姑。偶人凡心觸動,暗戀坐在后桌的帥哥,直到看到他與另一個女生嬉皮笑臉。
也會有故事里的人向我訴說愛情的甜蜜與煩惱,我都會用“好好學習”也勸導她們。當然這種勸導是沒用的,不久之后她們就不會再來找我,好像永遠和她們的情郎在一起了。
我的情郎只有我的試卷。
我還有一個要命的缺點,就是我不會問問題。很少請教老師,也很少請教同學。反正所有的試卷都有答案,我可以自己慢慢琢磨。這樣可以自己悟,但也缺乏碰撞,思維受限,這也是進步緩慢的原因。
記得我的物理很差,從來沒有考及格過,無論我怎樣努力,一看到物理題就懵圈。臨近高考的時候,我還跟老媽哭鼻子,說:“我真的學不會啊!”那是覺得好絕望啊,當最終意識到自己面對物理還是束手無措時,感覺整個人生都灰暗了。現在想來也是可笑。
在緩慢的進步中,又一次迎來了高考。
第二次經歷高考,輕車熟路,反而沒有那么緊張了。我跟分在同一個考區的同學找好住的地方,準備好考試要用的工具,靜靜等待考試。
考前一個星期已經很放松了,但是還不敢放肆。每天按照高考的時間作息,做試卷。
對于考試的那兩天是怎樣度過的,我已經沒有一點印象了。
可能下雨了吧,因為我們數學老師說,每年高考那兩天都會下雨。
六月九號考試結束,好像并沒有輕松多少,因為還要估分、選學校,等著查分數,如果被錄取,就等著錄取通知書。
在等待的間隙,就是告別,合影。情侶們抓住最后也是最好的時間瘋狂。
我領取通知書的時候還鬧了一個笑話,領成了別人的,后來又拿去換,想來也是可笑。
那一年的高考距離現在整整11年了。站在那時的時空來看,我就生活在那時向往的遠方。
站在遠方,回望那段晦澀的青春,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雖然遠方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美好和輝煌,但這就是生活。我曾經那樣熱切的向往過、努力過、感受過!
高中的戀人有幾對已經結婚生子,更多的散落在天涯,也許他們的故事更精彩。
但我喜歡自己的故事,盡管它平淡無奇,因為這是真真切切屬于我的。
最后,祝愿所有即將參加高考的考生勇敢的為自己向往的遠方努力。祝愿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