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孩子長高營養的攝入來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的飲食問題愈發關注,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的飲食營養放在了家庭生活的主要位置,每天想盡辦法讓孩子吃好一點、多吃一點。
但是,有很多家長,由于缺乏科學的營養知識,本想讓孩子吃好長得更高,卻不知不覺陷入一些飲食誤區,最終耽誤了孩子長高進程。
“誤區一:想長高多吃肉”
很多父母以及爺爺奶奶認為,孩子想長高就應該多吃肉,于是一日三餐幾乎餐餐有肉。肉類雖然富含蛋白質,是促進長高的重要營養素,但大量進食肉類、過度攝取蛋白質,易引起體內酸堿不平衡、氨基酸過量,造成腎臟負擔。
此外,過多攝入肉食,必將影響其它食物、營養元素的攝入吸收,而長高不僅需要蛋白質,還需要維生素、礦物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素,而肉類并不能提供長高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想讓孩子長高,需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再加強補充有助于長高的蛋白質,最好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魚、禽(雞、鴨、鵝)和瘦肉、蛋類、奶類、大豆、小麥和玉米等。
一歲以上兒童攝入量以肉50克(畜肉、禽類、水產類)、蛋一個、奶500毫升為宜。
“誤區二:吃得多長得高”
當孩子不愛吃飯時,家長總會用“多吃飯能長高”來刺激孩子,讓他們多吃一點。雖然,每天足夠量的進食,是身體發育的前提,如果吃得太少,將營養不足,影響長個,但吃得多并不長得高。攝食量與身高并非成正比,因為攝食量也是有度的,而且輕度饑餓感能加速人體內生長激素的形成,特別是在夜間,所以應讓孩子養成少吃多餐的習慣。
早餐
要選擇熱能高的食物,要做到吃得少而精,如牛奶、雞蛋、果醬、饅頭、粥、面包和肉類食品等,可增加一些營養豐富的花生、大豆等。
午餐
要做到吃飽、吃好,如米飯,面食,含蛋白質、脂肪的肉類及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等。
晚餐
要做到吃得適量、吃得好,保證足夠的熱量和適量的蛋白質、一定量的蔬菜,如米飯,面食,含蛋白質的魚蝦類和一定量的蔬菜、水果等。
“誤區三:水果代菜”
據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有關兒童對于植物反應的研究報告顯示:兒童不愛吃蔬菜可能是生存本能導致。
對于孩子就是不愛吃蔬菜的天性,很多家長覺得沒有多大的問題,認為不吃菜,每天多吃一些水果就行了,認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但蔬菜作為日常飲食最為重要的副食,對于兒童生長發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據國際糧農組織統計,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均來自蔬菜。
所以,水果并不能取代蔬菜,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愛吃蔬菜的習慣,二者都應食用,以保證各種長高營養元素的獲取。
從飲食入手來給予孩子營養保證,幫助其長高,這是正確的促長高方法。但是在具體實施時,家長卻應斟酌學習。
每一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不同,所需補充的長高營養元素也會有所差異,應確認孩子到底是缺乏哪一類營養元素,然后針對性地進行補充。萬不可陷入誤區,耽誤孩子的長高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