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之后,雖說,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可一年下來,真正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寥寥無幾,時間都去哪兒了?空閑的時候,我想是時候翻幾頁書了。周國平的散文集,《安靜》、《各自的朝圣路》,什么時候到我手上的,怕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看著書上有些舊痕跡,這書我動過,也不過就是動了一動,現在讀他的散文,相比較之前,略通許多,看他洋洋灑灑滿篇文字,有感之下,一氣讀完,好不暢快。
朝圣路
大概是上高中之前買的這書吧,那個時候聽人說,上高中要讀周國平的書,寫議論文才寫的好,心里揣著這種小小的激動便去書店挑了兩本,奈何買回家,剛剛翻了幾頁,便覺得頭暈乎乎的,確實此文章境界高了,那時的我還不能有所領悟,不過字里行間,稍稍也能窺見一些樓宇真諦,自認是個有慧根的人,窺見如此靈性的文字,難免心中竊,懵懂之中把他的文章看的十分神圣,現在讀來,真理曼妙自在其中,不過想想以前是把他的文字看的重了,自然頭腦自定義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東西,頭腦也就讀不通了,而現在,我感到很幸運,能有那么一個叫周國平的人,寫出自己的心聲,并毫不吝嗇的讓我有幸聽到,正如他所說,讀書,讓兩個人的靈魂促膝長談,和他的交流讓我在閑暇的時光里,走進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妙世界。
靈魂是一個瘋子,頭腦是一個呆子
《安靜》的第九輯,有段話,讀來甚是感到驚喜。“靈魂是一個瘋子,它問的問題漫無邊際,神秘莫測。頭腦是一個呆子,偏要一絲不茍,有根有據地來解答。瘋子提問,呆子回答,其結果可想而知。”十分形象地用瘋子和呆子來表現對哲學中一些靈魂發問,頭腦思索的理解,靈魂問的問題傾向于神秘主義,而頭腦總是思考著理性科學的事物,兩者都是在追求真理,而兩者一問一答,組合在一起,難道不就像瘋子提問,呆子回答,這樣的定論會心一笑之外,又覺得真真有理。對于哲學上某些缺乏實際根據,而又非知曉不可的問題,有如靈魂在提問,當人探求內心所想,思考問題,傾聽自己心中靈魂的聲音,得出理性之外的答案,可當拿出來與人分享,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想法,都是自己內心所想,心有所想,便會同趨,這種站不住腳的想法是無法裝進別人的腦袋,頭腦這時便出場了,用理性來追求科學真理,尋找答案,得出的結果,有根有據。但畢竟是靈魂提出的神疑惑,頭腦如何得解,帶著執拗非要去求解,便成了瘋子和傻子。
想起來,之前熱播的電視劇《克拉戀人》,片尾曲中的歌詞如此相近,“說謊的都是騙子,相信的全是傻子,為什么那么多人還是要把自己變成,變成瘋子。”說的也是瘋子和傻子,不過主題不同,一個說的哲學,一個說的愛情,愛情里的人為了愛不顧一切,都變成了瘋子,變成了傻子,我想說,這大概就像,當一個人做著自己真正喜愛的事,努力拼命去追求,那或許就會變成其他人眼中的瘋子和傻子。或許只有當你真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談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才會理解為什么被別人說成瘋子和傻子,卻依然堅持著,做我所愛,那是一種藏在骨子里的熱情將血液沸騰了,不受所謂的理性所約束,只是單純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的情懷,人生不必事事都考慮面面俱到,計較得失,不要被別人的想法捆綁,做自己,為自己而活,當你老了,想到年輕的時候,你為了自己做了一回簡單執著的瘋子,成了一個無畏風雨的傻子,一心逐夢,會有遺憾嗎?
歸去
書還沒有讀完,摘取其中有感部分,小發議論,周國平好讀書,他安靜的走在自己朝圣的路上,對于寫作他并沒有讀書那么熱衷,而于我能有機會傾聽智者的私語,表示感恩,安靜地讀著一個睿智靈魂的自述,在我的朝圣路上前行,走向精神上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