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場女性帶孩子的尷尬現狀
我的好友C在閨蜜圈吐槽,她兒子想要換個小學,但托人找關系種種不易令她身心俱疲,但更令她疲憊的是,她發現她和她父母的生活捆綁在一起,捆的緊緊的,都快窒息了,是兒子轉學這件事情,讓她更加深刻的注意到這點。這也很好理解,就像我們都做過的游戲,把兩個人的腿綁在一起然后比賽跑步,只要動作稍不協調,兩個人都會摔倒。
在中國,怎么帶孩子是職業女性面臨的最大難題。怎么說呢?一方面社會不斷的鼓勵女性要獨立,特別是經濟獨立(當然這年頭物價飛漲,老公一個人支持家用也真的力不從心),一方面政府又不能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孩子的嬰幼兒時期就不用說了,時時刻刻需要有人照顧,好不容易讓了幼兒園麻煩依然不小。舉個例子,單位一般是5點下班,可幼兒園通常4點或4點半放學,就算是5點放學,你真的敢等你下班再去接小孩?老師不給你臉色,孩子也會可憐巴巴的流著眼淚求你早點去接他。等孩子大點兒,政府又說要減負,結果放學更早了,老師又安排給家長一系列的任務,你真的敢不當回事?特別是現在放開了二胎,令職場女性更為糾結。不要吧,誰不想孩子有個伴?要吧,看孩子成了更大的難題。
(二)婆婆媽媽帶孩子的原因
感謝中國的婆婆媽媽,總是那么無私,為了兒女放棄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捆綁在一起,任勞任怨的擔當起義務保姆的任務。然而,婆婆媽媽畢竟不是保姆,她們是家長,所以理所當然的索要應有的尊重和話語權。于是,經久不衰的家庭矛盾開始了,婆婆媽媽們成了職場女性的雙刃劍,在給了女性重返職場自由的同時,又套上了一層新的枷鎖。
迄今為止,我還不知道哪個女性沒有明里暗里抱怨過自己的婆婆或媽媽呢,誰帶孩子越多可能落下的埋怨越大。可是,誰心里都知道,離開了她們的幫助,日子還真的沒法過下去了。所以,在中國婚姻和愛情根本就是兩回事,婚姻是一個人和一家人的關系,甚至是兩家人之間的關系。既然捆綁的生活無法改變,那還是討論一下如何讓彼此更舒服一些吧。
我和我的婆婆在一起生活已經十一年了,最初我以為這是一種暫態,二寶出生之后,我徹底的放棄了這個念頭,不得不承認與其說是她離不開我們不如說我們離不開她,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媽媽,帶孩子最好的女性應該就是奶奶或外婆了,真的的傾其所有。
在長達十一年的相處之中,我有十年之久都是趕緊被捆綁的,也曾經試圖逃離,但孩子就像一個橡皮筋一樣,又把我們拽在一起。有時候被捆的真的很痛苦,以至于我不止一次的問自己,為什么要結婚,為什么要生孩子。年輕的媽媽們,如果處理不好婆媳問題,真的是很容易得抑郁癥的。好在經過十年的磨合,我和婆婆已經彼此摸透了脾性,相互的非常融洽,有時候會發自肺腑的覺得婆婆真的像媽媽一樣,也會出自真心的去關心她。
(三)和婆婆媽媽的相處之道
和婆婆媽媽相處真的需要用心,我用十年的經驗奉勸各位處于捆綁狀態的美女們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一定要從心底里去感謝那些甘于奉獻的婆婆媽媽們。她們已經辛苦了大半輩子,如果不是因為關心你心疼你的緣故,誰愿意放棄自己幸福美好的獨立生活和兒女們捆在一起?你也許覺得別扭,但她們其實更別扭,為了你和孩子她們不得不進行生活方式的改變,這對她們來說更難,畢竟她們的生活習慣持續了更長時間。比如說,我姐姐剛剛要了二胎,她的婆婆已經70多歲了,媽媽也將近70歲,兩個本來需要被別人照顧的老人,為了孩子的孩子,又硬起頭皮擔當起老保姆的角色,想想就讓人心疼。我自己的婆婆雖然年輕一點,但是她要擔更多的責任,孫子外孫都要照顧,為了照顧每個人的胃口,每天要做幾種口味的飯,哪有什么時間去關心自己。其實,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的從她們的角度考慮,多想想她們的不容易,矛盾就已經化解一半了。
第二,認真的想想離開了她們的幫助,日子能不能過的輕松一點?有的人可能覺得只要不和婆婆媽媽在一起,日子再怎么艱苦都能夠撐下去。我特別理解這些人的想法,因為我也曾經這么想過。自己帶孩子是非常好的主意,但前提一定不能是因為和婆婆媽媽處不好關系。因為,如果是因為和婆婆處不好關系才自己帶孩子的話,消除了這個矛盾又會引來新的問題。而且,我們要明白,她們并不是因為多么想和我們在一起才和我們捆綁的,她們往往有自己的房子、生活,如果確實因為孩子大了,不需要她們幫助了,那么也可以好好說,并且感謝她們的付出,并幫助他們安頓好生活。如果僅僅因為處不好關系,那婆媳矛盾消失了,又變成了夫妻矛盾。我的一個朋友Z和婆婆處不來,媽媽又要幫弟弟帶孩子,后來婆婆走了,她又開始天天抱怨老公回家什么都不干,婆媳矛盾轉化成了夫妻矛盾,自己也累的半死。如果從心里認同,離開了婆婆媽媽的幫助,日子確實不好過了,那么就自然會心甘情愿退讓一步。
第三,心胸開闊一點,為人糊涂一點。我們要把自己定位高一些,畢竟是職場女性,離開家庭外面的世界還寬廣的很,還有很大平臺可以展示自己,就把家里這點地盤讓出來。不止一個朋友向我抱怨過,婆婆的生活習慣和自己不一樣,做的飯菜不合胃口;婆婆在家里住,好多事情都要按她的方式處理;還有婆婆埋怨自己起床晚了,喜歡睡懶覺;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在我看來,這些不涉及原則,不涉及底線的都是小事情。比如婆婆不想讓你睡懶覺,那么說明她本身是個勤快人,你也讓自己勤快一點。再說,誰不知道早睡早起是個好習慣,她也是為你的身體著想啊。總之,凡事多從好的角度去揣度別人,不要總是對著干。否則,但婆婆媽媽覺得自己總是被誤解被冤枉的時候,她們也就不會真的去關心幫助你了。這時候就會產生了真的敵意。
第四,原則問題把握底線,說話辦事講究方式方法。家里什么事是原則問題呢?教育孩子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是原則問題。很多婆婆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因為隔輩的原因,會特別的寵溺孩子。這時候,作為媽媽一定要把握底線。任何事情一旦決定,就要態度和藹、語氣堅定,無論對老人還是對孩子都不能大喊大叫。對老人喊,傷了她們的臉面和自尊,對孩子喊,助長了孩子的暴脾氣。如果老人和你的意見不同,也不要當時翻臉或者一意孤行,要適度退讓并以退為進。避開老人,嚴厲的告訴孩子你的底線;再避開孩子,鄭重的闡述你的觀點和原因。這個事情一定要和愛人商量著做,畢竟如果你們的觀點都不一樣,老人和孩子就更無所適從了。像這種原則性,可能發生爭執的問題,一定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方法,委婉堅定,最好婆婆由老公去說,媽媽由自己去說。要相信老人也是為了孩子好,只要你態度和藹的申明了厲害關系,她們一定會支持你們教育好孩子的。
第五,夫妻關系是一切關系的基礎。在任何可能發生矛盾的問題上,事先征求老公的意見,突發事情不要輕舉妄動,凡事事緩則圓。要牢記,家庭的主體是夫妻,兩個人意見一致觀念相同,才能有效化解其它問題。如果老公和你的觀念不一致也不要著急,要耐心的聽他闡述自己的 原因,如果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明確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夫妻在相處時要善于傾聽,換位思考,更要多想想對方的難處。當兩個人的觀念一致了,家庭發展的方向就確定了,再和老人溝通就容易的多,教育孩子也就更輕松了。
(四)關心婆婆媽媽,做個孝順的兒女
其實如果做好了以上五點,和婆婆媽媽的處好關系應該就非常容易了。因為她們肯幫你們帶孩子,就已經足以說明她們是多么愛你們。想想如果是自己的媽媽,她先把自己辛苦撫養大,又不辭辛苦的幫助自己帶孩子,每天還要擔心飯菜做的對不對女婿的胃口,這么不容易,自己的媽媽自己不疼還能指望誰?如果是自己的婆婆,愛婆婆其實也是愛老公的表現,和婆婆處好關系,對老公抱怨一下發發脾氣,他也會甘之如飴,又可以享受戀愛時的小甜蜜,何況連婆媳關系都能處好,還有什么人際關系能難到你呢?
關心婆婆媽媽,做個孝順的兒女,孩子看在眼里,你也會收獲一個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