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就是把1000個字連接一起的一篇文章。
《千字文》編纂于南朝梁武帝時期,至今已經(jīng)有近1500年的歷史。
梁武帝蕭衍是個有作為有抱負的皇帝。他是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他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經(jīng)做過侍中、衛(wèi)尉等高官。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后代。蕭衍后來建立功勛,建立了梁朝。
梁武帝蕭衍小時候就很是聰明,喜歡讀書和字畫,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當時他和另外七人被稱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朓、范云等。沈約是知名文學家、史學家,著有《宋書》、《齊紀》等書,而謝朓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不過,這八個人當中,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
梁武帝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頗有政績,晚年受侯景之亂,都城陷落,囚禁死于臺城,享年八十六歲。
由于梁武帝蕭衍擅長文學,喜歡書法,他就命人從王羲之的墨跡中選出1000個各不相同的文字,并叫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按照四言韻律的形式把這1000字組成一篇文章,稱它為《千字文》。據(jù)說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是在一夜中,將1000個文字編纂成文的。第二天雄雞唱曉的時候,周興嗣竟然須發(fā)皆白,可見他在挑選編文時思索如此艱難。
《千字文》敘述了有關自然、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是對初學者進行啟蒙教育。
《千字文》問世一千多年流傳表明,它既是一部優(yōu)秀的童蒙讀物,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得到了廣大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這足以使它流傳久遠至將來。
《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好作品。它那優(yōu)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使得眾多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
到了北宋末年,皇帝宋徽宗趙佶,昏庸無能,平時疏于管理國事,但他非常著迷酷愛書法和繪畫,他在詩書畫方面有著較好的修養(yǎng),并創(chuàng)立了獨具特色的瘦金體書法,在中國古代書法繪畫發(fā)展史中起來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是歷史上有名的文人皇帝。他的瘦金書、草書《千字文》在歷史名人所有千字文中,堪稱精品。
關于宋徽宗《千字文》真跡,多年來一直在業(yè)界炒作的非常厲害,其具體詳情,有待大家自己進行資料查詢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