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我們把智商高作為幸運兒的代名詞,總是會羨慕那些聰明的腦袋。這些年各種關于“情商”的言論也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甚至有人說情商是比智商更好的一種能力。那究竟哪一種能力更好呢。我們來做個假設,假如,你現在有一個可以選擇擁有的能力,二者只能擇其一,你是選智商還是選情商呢?
智商好的人善于專研很容易成為某個領域的稀世專才,以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等為代表。這類代表人物成就感會比較強??茖W家認為智商是可測量的,辭海釋義:表示智力發展水平的指標。按其計算公式若智商等于100,表示智力屬中等水平。智商好的人接收和思考能力都比別人強。智商普通人搞不明白的事情,在智商高的人眼中“so easy”,社會的發展需要智商好的人來推動,功克一些關鍵性問題,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所以人們都喜歡讓自己變得更聰明。
情商商好的人善于處理各類關系,以清朝皇帝身邊的紅人和珅為代表。通常他們的生活幸福指數比較高。情商的辭海釋義:心理學上指人的情緒品質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情商好,心情也愉快,是一種整體的素質。一個很具代表性的人物,《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天資聰明,戰功赫赫,卻因諸葛亮三氣而死,沒有好良好的情商調節心理,再高的智商也會被心魔打敗。當然活活氣死的畢竟是少數啊,我們大部分處理的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問題。
我知道你們都很貪心,既想智商高又想情商高,包括我。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大家可能會認為到了某個階段提高智商似乎有些難度,相對而言提高情商要容易獲取一點。而且對于現代人來說物質上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滿足,反而對關系的處理上總是有點患得患失,顧此失彼。情商這么重要,我們是不是可以具體分析下。2004年情商彼得?塞拉維和瓊?梅耶“情商之父”,首次提出情商概念:它跟智商一樣,是一種可測量的心智能力,包括三個維度:(1)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境;(2)以自身感受輔助思考與判斷;(3)管理情緒。簡單說就是:了解自己--理解他人--控制情緒。
那么我們來看看,具體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了解自己的內心,調整自己的狀態。一個人如果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緒又何來的影響他人情緒呢。比如遇到飛機晚點,與其抱怨不能改變的事實,不如去好好喝杯咖啡,看本好書,或者干脆讓自己打個盹。
其次,學會察言觀色。這里的察言觀色是通過別人細微的言行舉止,來發現他人此時的心境與情緒,這一點上女性天生有優勢(可能長期帶寶寶的經驗有關)。很多男性在家里經常被妻子抱怨說不關心她,其實是男性不了解也注意不到女性細微的情緒變化:),平時多觀察下人們臉上的微表情及心情的變化幫助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最后,凡事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做情緒的主人。通常我們都是被情緒所奴役,心情不佳時總是出口傷人,或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這時你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深呼吸,讓大腦暫緩下。除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要影響別人的情緒,比如丈夫半夜三更并帶著一身酒氣回答,大部分妻子都會很生氣斥責道:“”你怎么這么晚才回來,你還要不要這個家了”。這是你可以試著這樣說:“你看下時間,現在是晚上12點了,你沒有準時回來,電話也沒接,我很擔心你。下次如果有應酬能不能告訴我下讓我安心,可能的話盡量早點回來”。這兩段對話哪一個更有助于解決問題?
不管是智商還是情商,其實我們要的無非就是一個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