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剛剛買到自己的第一臺,額,也是唯一一臺DSLR(數碼單反相機)的時候,就像項羽摸著帥印時候的感覺一樣,都快把棱角全都磨平了。然而現在依然記得,由于學習不得法,過了很久之后還是只能停留在auto模式上,其他幾個模式完全搞不懂,什么白平衡,曝光補償,更是天方夜譚。不是我不愛學習,也不是我不會學習,確實是當時能找到的資源太少了。國內的教程,視頻,書,都看了不少,感覺 亂七八糟,不得要領,吹牛的成分居多,干貨甚少。直到后來,我學會了科學上網,這里我要感謝祖國讓我學了十多年英語,幸虧我能聽懂那些教程,慢慢地,有了一點點開悟的感覺。
閑話少敘,現在先說單反相機的模式,沒有什么比圖更能說明問題的了,大家請看:
我們關注的主要是自動模式除外的這幾個模式:手動模式(Manual),光圈優先模式(Aperture Priority),快門優先模式(Shutter Speed Priority)和程序自動(Program)模式。而影響我們曝光效果(Exposure)的因素,主要包括ISO、快門速度、光圈大小,也可以把閃光燈和白平衡算上,那么請看下面這個表格:
這里就一目了然了,在auto全自動模式中,所有的五個參數我們都沒有辦法手動的去控制,可以說是傻瓜模式;第二種程序自動中,我們可以自由控制ISO,白平衡和閃光燈;光圈優先中,我們通常是設定好了包括光圈在內的四個參數之后,由相機幫我們計算出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快門優先,則反之;最后手動模式,目前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個模式,所有的參數都可以人為設置。
這里順便提一下,我目前喜歡M模式,并不是就是說想要學好單反,或者說單反攝影高手就都只用M模式。事實上不同的模式,在不同的場景中都有各自的優勢,我現在多用M模式,是因為我還在初初練習攝影這個技能的階段。
那么明白了模式和五大參數之間的練習,這是操作層面的問題。但是要得到正確的曝光,這些參數具體應該如何設置,他們之間的變化和相互影響對曝光結果的改變才是重點的重點。這里再來一個圖:
這個圖叫做Exposure Triangle,它描述了ISO、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之間的三角關系,他們一起對曝光結果產生持續的影響。是不是很有意思,具體這三個參數表示什么含義,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又是什么呢?咱們下回分解。
字數不多,盡量每天都寫一點,一圖抵千言,每篇文章能講清楚一個問題,三兩個讀者能夠獲益,我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