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是個非常慈祥的老太太,和藹可親的臉龐總是帶著笑。外婆生于民國時期,一生命運坎坷歷經苦難,卻養成了堅強、大氣、和善的性格。
記得我小的時候外婆愛穿老式的斜襟大褂,黑色褲子,花白的頭發梳成一個圓圓的發髻,低低地攏在腦后,扣上黑色的簪子,不留一絲凌亂。
外婆小腳,是半開的三寸金蓮。腳背弓得很高,腳趾壓在腳心里,呈三角狀。這種小腳很難買到合適的鞋子,基本上都靠手工去做,一針一線納成的千層底,鞋邊包著雪白的布條,配上黑色的絨面幫子,成品很是精巧。
我奶奶也是小腳,比外婆的小腳還要小,用布條一層層纏裹著,穿著小腳鞋,拄著拐杖,走起路來顫顫巍巍,讓人忍不住想去扶上一把。隨著時代的變化,外婆晚年已不再纏腳,穿小小的白色棉襪,裝在小小的鞋子里走過很多很多的路。不管是走親訪友逛廟會,還是爬山拜佛求平安,外婆邁著小小腳走得不慌不忙從容不迫。
在外婆的房間里有一只老式木柜,一米多點高,看上去舊舊的并不起眼。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柜子,藏著許多外婆帶給孩子們的驚喜:有時是一塊點心,有時是幾塊餅干、糖果或者幾顆干核桃。可別小看這點東西,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物質匱乏,生活貧困,好多人家連飯都吃不飽,零食和水果更是那個年代的奢侈品。每當外婆把東西悄悄遞給我的時候,我都覺得那是外婆對我特別的疼愛,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那時年紀小,不懂事,有東西就知道往自己嘴巴里塞,從來沒問過:外婆你吃不吃?你吃過了沒有?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慚愧。
童年的日子過得快樂又香甜,回憶也似盛開的鮮花般芳香。但比這更芳香的是外婆家秋天的院子。
走進大門就能看見一棵石榴樹,枝頭醒目地掛著一顆顆鮮紅的石榴,讓人忍不住要多看幾眼。院子里還有一顆特別粗壯的核桃樹,樹上果實累累,勾著小孩子心里的每一條饞蟲。果實成熟的季節,只要孩子們一進門,外婆就趕緊招呼舅舅搬來梯子打核桃,摘石榴和柿子給我們吃。每當這個時候,院子里就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大家笑著鬧著吃著,開心的不得了。把一顆顆鮮艷欲滴的石榴籽放進嘴里輕輕一咬,酸酸甜甜的味道刺激著味蕾,口水瞬間流下。新鮮的核桃用小錘砸開,顧不上弄臟了的手,只管把鮮美的果仁送進嘴巴,鮮核桃仁香脆可口,油油的越嚼越香,越吃越開心。長大后就再也沒吃過那么好吃的鮮核桃了。
多年以后,我結婚嫁人,搬新家時正好外婆過來。
好久不見,外婆看上去還是那么精神、硬朗,慈祥的臉上笑容依舊明媚,像一道溫暖的陽光灑在心底讓人倍感親切。為了表達自己對外婆的喜愛,我買來水果,買來蛋糕,買來我所認為的許多好吃的零食給外婆吃,看著她吃,如同當年她看著我吃一樣,心里充滿快樂和滿足。
回想起當年的情景,想起外婆說:來,婆給我娃吃好吃的。就不由淚濕眼眶。
孩提時的不諳世事,在成年以后慢慢變成了頓悟和理解,漸漸明白愛是一種無言的傳遞,不必刻意,一切隨心就能高如山深似海,刻骨難忘。
短暫的相聚之后,外婆回了老家,我們的相見就很少了。多年后,外婆生病了。我第一次回去探望她的時候,外婆還很清醒,看見我也很高興,拉著我的手用不多的言語和慈愛的眼神傳遞著她對我的關懷和喜愛。病痛的折磨使外婆沒了往日的神采,整個人看著也比以前老了好多。我心疼的看著外婆,有點不知所措,忽然看見那個總也梳的整齊的發髻散下幾縷雪白的頭發,頓時心里一酸滾下淚來。
半年后,外婆沒能戰勝疾病的折磨,永久的離開了我們,享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