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發現特殊的教育學規律
到了中年級和高年級,就出現學業落后、成績不良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小學的時候,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里達到牢記終身的程度。
形象的比喻:
我們蓋1幢漂亮的樓房,可是把墻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漿不斷地剝離,磚頭也在脫落,人們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終處在樓房倒塌的危險之下。
由此蘇氏總結出許多中高年級教師的狀況:
他們在蓋樓房,可是強基在裂縫。
思考:
我們現在不還是處于這種狀況嗎?教培優班的老師這種感受不明顯。相信教普通班的老師必定會感同身受吧!
就拿我所教的兩個班級來說,七年級上冊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我特別強調翻譯的原則、方法,好多課下注釋都有,只要孩子們稍微動一點腦筋就可以把文言文翻譯出來。只要自己積極主動思考,發現疑惑處,用心聆聽難點,早讀的時候背誦譯文應該不是大問題。
可現實是經過了一年半的訓練,班級只有一半的學生能看懂試卷上后面的課外小文言文。
整理文言文的文言現象:
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目前為止每個班只有20多個學生能自己熟練整理。
兩極分化現象特別嚴重,學習差的學生能把文言文讀下來已經不錯了。
真的是蓋樓房的時候,墻基在裂縫。
二? 教師應熟知學生在本年級應該知道些什么?
如正準備教一年級,那么請你看看四年級的教學大綱——首先看語文和數學教學大綱,也要看看五年級的數學教學大綱。
請你看看閱讀課本里有關歷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級的這些學科的教學大綱。
把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比較一下。
要使學生在以后的四年級和五年級順利學習,那么他在三年級時應當知道些什么。
思考:
我覺得不僅小學老師需要這樣做,而對于中學老師也需要這樣做。比如我現在教八年級語文,我應該熟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和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放在一起相比較,熟知在本階段我應該讓他掌握的具體知識、能力。
比如閱讀能力高中是怎樣要求的?初中又是怎樣的規定?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
必修課程學習要求
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對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中國古代作品,讀懂文章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注重個性化閱讀、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閱讀的要求: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