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關于朱元璋廢掉中都的原因,歷史學家們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在鳳陽民間,更是流傳著各種版本的說法。
? ? ? ? 一是沒錢說。明史里沒有關于中都的建設記載,但在《明太祖實錄》中,輕描淡寫地提了一筆:“詔罷中都役作,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資罷之。”“以勞資罷之”就是說沒錢了,修不下去了。
? ? ? ? ?這顯然是托詞,錢的問題在修建之初肯定都考慮過了,沒錢是不可能動工的,再說了,沒有誰花的錢,也不能沒有皇帝花的錢啊?更何況,皇帝都入住過了,說明中都城基本上已經建成了,只剩下一些掃尾工程,又能花多少錢呢?而且,在罷建中都之后,馬上就啟動了南京故宮的建設工程,怎么會是沒錢了呢?
? ? ? ? ?二是地理位置說。在冷兵器時代,都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進可攻退可守才行。而鳳陽地處江淮平原,地形北低南高,自北向南呈三級階梯逐級抬升,北部為平原、中部為高崗丘陵、南部為淺山,海拔最高處不過340米,幾乎無險可守,所以據說在洪武八年四月,中都城竣工前夕,朱元璋回來視察,站在城墻上感覺了一下,覺得還是不踏實不妥當,于是就以沒錢的名義下令停工了。
? ? ? ? ?地理位置確實很重要,但對于槍桿子里出政權的朱元璋來說,一開始就十分清楚這些,而且他前后視察了兩次中都城建設,不大可能在完工之際棄之不用。
? ? ? ? ?三是情懷說。話說朱皇帝做出在鳳陽建中都城的決定本身就是出于故土情懷,所以有人猜測說罷建中都可能是因為朱元璋視察中都建設時,看到家鄉人民因為大興土木所遭受的痛苦,感到內心無法面對,只好選擇停建。
? ? ? ? ?這個說法也完全經不起推敲,如果真的是看到了家鄉人民之苦,應該想到的是中都城馬上就建成了,苦人們馬上就可以解脫了,而既然是情懷說,更應該去做的是等一搬回來,就出臺惠民的休養生息政策,以彌補建城給老鄉們造成的損失,而不是就此抱愧而去,留一個爛攤子在自己的故鄉,給自己的鄉鄰,這與一代梟雄的形象實在差之太遠。
? ? ? ? ?四是災害說。有學者論證說朱元璋罷建中都是因為在建中都的那幾年里,淮河發生過大的水災,大水漫過鳳陽境內入淮的最大支流河濠河大堤,因此讓皇帝打消了在此建都的念頭。
? ? ? ? ?事實上,鳳陽處于黃泛區由來已久,朱元璋為明皇陵所撰的碑文開篇即曰:昔我父皇,寓居是方,農業艱辛,朝夕傍徨。俄而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喪。由此可見,生于斯長于斯的朱皇帝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家鄉是一個“天災流行”的地方的,既如此,又怎么可能因為一兩次水災就罷建了宏偉的中都城呢?
? ? ? ? ?五是威脅說。有明一代之前不遠,發生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這對于后來的皇帝無疑具有很強的啟示和借鑒意義,因此,據說朱元璋罷建中都是因為他一步步走上權力頂峰的過程中,身邊的許多功臣都是江淮同鄉,所以當他站在剛剛落成的中都城城墻上極目遠望時,發現這些功臣們的府邸就在目光所及之處,由于立朝五六年來,有些人已經居功自傲,不僅常有違法亂紀之事,而且在朝中結黨營私,這讓朱元璋產生了警惕之心,他擔心建都鳳陽后,會助長江淮集團的勢力,于是,為了政權的安全,他借口沒錢停止了中都城的建設。
? ? ? ? ?為了政權安全,這倒是個不錯的理由,但倘若只是為了防止結黨營私,罷建中都的代價著實大了些,何況即使在南京,如果這些人要是真的想這么做,也未嘗不可,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最好還是學習趙家,再來一次“杯酒釋兵權”才好。
? ? ? ? ?看來這也是個不太能站得住腳的理由,那么,是什么讓朱元璋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在視察結束回到金陵的當天,就突然傳下圣旨,停建鳳陽龐大的中都呢?在視察的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么?